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產機床行業面臨著種種壓力,比工業機器人面臨的環境更加艱難

時間:2018-12-2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和更新讓制造業進入全新的領域,不少行業在發展中脫穎而出,工業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和更新讓制造業進入全新的領域,不少行業在發展中脫穎而出,工業機器人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工廠對自動化需求加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年來呈現一片火熱,儼然成為制造業中的“新風口”。然而去年至今,這個乘風而上的產業卻開始暴露出種種問題。首先是外掛不在。以往能收獲高額融資的機器人行業正面臨著投資減弱的現狀。而資本的撤出無疑會使部分依賴外來資金生存的企業面臨嚴峻考驗。其次是創新不足。同我國其他制造行業一樣,工業機器人同樣面臨著“模仿有余,創新不足”的窘境。在經過市場幾輪試煉后,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國產工業機器人很難再靠原有賣點吸引客戶。最后是核心技術受控于人。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的桎梏之一就是核心零部件相關技術掌握不足,雖然華中數控、廣州數控等一大批企業正在積極嘗試打破技術壁壘,但短時間內仍較難補齊短板。'

機床,工業機器人

12月6日,由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深圳市科協、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共同主辦的“GBAS2018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在深圳開幕。會上,新松機器人創始人、總裁曲道奎在主題演講中就談到我國機器人發展的相關問題,他認為并不是現在智能太低,制約了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實際上機器人本體的性能才是最大的瓶頸。也就是說,拋去資本、市場等因素,包括工業機器人在內的國產機器人想要有長遠的發展,還需做強“內功”。

同工業機器人行業一樣,國產機床同樣面臨著起步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創新、技術、性能、質量這些國產工業機器人亟需做強的內功也是機床行業發展的重點。目前,國產機床行業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水平受限、核心部件技術缺失等因素導致國產機床在競爭中面臨著較大壓力。另一方面,傳感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涌入為國產機床轉型升級帶來了更多可能。

雖然,國產機床和國產工業機器人一樣,都面臨著種種壓力,但客觀來講,機床行業面臨的環境更加艱難。首先,比起風口上的機器人行業,機床行業基本連“風邊”都不算,不少企業缺乏更多發展的資金,包括技術研發和設備升級等資金。其次,對比工業機器人行業,機床行業發展更久,相應市場已經形成較穩固的體系,難以尋找新的發展突破口。另外,智能技術在機床行業發展的并不充分,所以這個在機器人領域可能不算短板的方面,有可能成為機床行業的制約因素。

所以,我國機床行業在發展中不僅同工業機器人一樣做強內功,還要內外兼修,兼顧新技術,并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途徑。所謂內外兼修是指,機床行業既要借助新技術、新元素實現“彎道超車”,另外車本身還要做好。否則超車不成,還易翻車。在發展上,機床行業可以結合本土需求,細化市場。我國是世界機床消費大國,本土市場龐大,把握本土機床市場依舊是重中之重。在傳統市場已經較為穩固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細分占據新需求。如針對小批量個性化產品生產的機床,再如沈陽機床針對珠寶加工的機床,都是是通過細分來拓展新市場。

作為工業母機,機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做強內功,兼修外功的情況下,筆者相信機床行業的未來大有可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