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美國已無法阻止中國在5G產業上取得突破

時間:2018-12-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由于華為公司遭遇的問題,現在中國有識之士已清醒的認識到美國對付華為已不僅僅是華為一家公司,而是意在阻止中國借助5G技術的發展可望推動經濟再上新臺階,而考慮到整個中國產業的現實,柏穎科技認為美國已無法阻止中國借助5G推動各個產業的發展。

由于華為公司遭遇的問題,現在中國有識之士已清醒的認識到美國對付華為已不僅僅是華為一家公司,而是意在阻止中國借助5G技術的發展可望推動經濟再上新臺階,而考慮到整個中國產業的現實,柏穎科技認為美國已無法阻止中國借助5G推動各個產業的發展。

華為,5G

中國已為5G發展打下厚實的基礎

中國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從芯片、通信設備、手機等整條產業鏈條已形成,中國已有華為海思、紫光展銳躋身全球手機芯片前六,其中華為海思基本跟上高通的腳步,預計明年9月就將推出支持5G的手機芯片,紫光展銳明年底推出支持5G的基帶,中國通信產業在芯片方面對高通的依賴已減小。

在通信設備行業,全球前四大通信設備商有兩家來自中國,分別是華為和中興通訊。在通信設備技術上華為更已成為全球第一,華為更是5G標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在5G標準中占有的專利已與高通不相上下,在5G標準的eMBB場景中,其主推的polar碼成為信令信道編碼方案,高通主推的LDPC碼為數據信道編碼方案,兩者平分秋色。

在手機方面,全球前十大手機企業當中有七家來自中國,其中華為手機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品牌,其后的小米、OPPO、vivo已躋身全球手機前六強,而且這些手機企業如今已不僅僅囿于國內市場,它們已在全球市場與外資品牌展開激烈的競爭,顯示出中國手機品牌所擁有的強大競爭力。

5G技術不再僅僅是為人服務,而是為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新興行業做準備,在這些新興行業中國同樣擁有較好的基礎。中國最大的運營商中國移動的物聯網連接數已達數億,其中部分省份的物聯網連接數更已超過手機用戶數;中國的智能家居行業高度繁榮,小米、華為、美的、格力等各個行業的知名企業已為此做準備,這為5G商用后物聯網迅速繁榮打下了基礎,甚至中國可望在物聯網行業取得領先全球的地位。

在自動駕駛行業,中國的技術實力同樣不可小覬,百度的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正在往level3級別推進,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也在積極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中國的自動駕駛行業在技術水平方面與美國想不差距并不大。

美國已無法阻止中國在5G產業上取得突破

美國是全球科技行業領導者,不過近幾年來它在某些方面甚至已落后于中國,在互聯網、電商、物聯網等行業它已不再具有絕對優勢,這是導致它焦灼的原因,而5G的到來將加速中國科技行業的發展,這是導致美國此番采取多種舉措試圖抑制中國發展的原因。

當下美國正加快5G的商用,不過中國也已確定明年就將商用5G,這與美國在3G、4G的商用時間上領先中國數年已不可同日而語,隨著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在各個行業應用5G技術,中國在5G技術上將會取得更多專利。

我們都知道,一個移動通信技術的標準在制定過程中可以確定各國所擁有的專利份額,但是在實際商用中同樣可以迅速積累專利增強一個國家的專利優勢。在3G、4G技術競爭中就體現了這一點,在3G技術中,美國的CDMA2000技術明顯強于TD-SCDMA,但是最終TD-SCDMA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成績,借此發展處4G技術TD-LTE;在4G技術中美國試圖憑借一己之力推動wimax技術成為其中一項技術標準,但是最終卻因用戶過少而被TD-LTE擊敗。

正如上述,中國的各項基礎產業都已打下一定的基礎,憑借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5G技術必然會成為中國多項產業的重要發展助力,推動中國5G產業的全面發展,中國與5G相關的各項產業可在中國市場的示范效應下幫助中國更多企業走向全球市場,由此又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5G技術中的專利話語權。

美國由于自身科技產業的局限,導致在全球科技行業的影響力不斷下降,美國這種不加快自身科技發展,而試圖阻止競爭對手的舉措很難成功,正如一百多年前,美國快速發展壯大,英國試圖以各種方式阻止美國的發展,結果卻是依然阻擋不了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制造國。

面對5G技術可能帶來的科技飛躍,中國最重要的是夯實自身基礎,積極探索,抓住契機,以集體的智慧和產業的力量,推動5G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相信中國終會排除萬難,繼續以歷史不可阻擋的腳步前進。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