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了,提起智能制造,人們就會說起自動化,自動化生產單元/自動化生產線/無人車間/黑燈生產以及所謂的“機器換人”等,似乎不這么說和干好像就不是搞智能制造似的。
但這種理解顯然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說法。但也許這是結合中國人典型做事習慣的一種做事的策略,類似“取法乎上得其中”的道理,那我就不好評判了。
自動化的本意是將人重復、規范的動作通過機器或裝置或系統進行重復性的復現和執行,降低人在反復單一動作中有極大可能出錯概率的出現。
從我國制造業角度而言,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發展,并且隨著人口紅利期的終結,機器人等技術發展能夠支撐制造類企業自動化需求的實現,人力成本的上升也直接推動了所謂的“機器換人”,其實并沒有什么奇怪的,更多的從技術角度而言,這其實是自然而然到了大規模發展自動化的階段而已。
也許正趕上智能制造的浪潮,所以就借用了智能制造的標簽。從跟本上來說是變種的“掛羊頭賣狗肉”,雖然這種評價苛刻了一些,但事情的本質我認為應該就是這樣。
智能制造的本意是體現智能,有兩種方式:
一是通過將經驗知識沉淀能夠以一種規范的形式進行分析和推理,部分取代人的介入而已,這種方式下的智能制造其實是人的知識或經驗的某種沉淀后的再利用;
二是通過人機協同的形式,將人以某種更加有效和緊密的形式融合到決策回路中,仍然寄希望于利用人的智能來體現整個系統的智能,這種方式下所謂的智能其實是人的智能。
我們目前提的智能制造的智能,其實更多的是說人的經驗沉淀為知識并加以利用。但目前這種智能在AI發展仍然有待提升的情況下,這種知識的沉淀充其量也就是一些規則的提取與應用。
如果無人車間或黑燈生產(自動化的味道很濃)是一種不需人介入而仍然良好運行的應用場景,其實也就是一些規則判斷下的有序運行而已,智能的味道能有多少呢?恐怕更多是一種在既定規則下的規范化分支判斷和執行罷了。
更進一步的,我們回到自動化的詞條解釋:
自動化(Automation)是指機器設備、系統或過程(生產、管理過程)在沒有人或較少人的直接參與下,按照人的要求,經過自動檢測、信息處理、分析判斷、操縱控制,實現預期的目標的過程。
狹義的自動化理解是說機器設備等硬件的自動執行,但詞條本身還還有系統或過程的味道,而各種數字化制造軟件,其實是系統和過程的具體體現,軟件的自動運行,其實也是自動化的一種。
而在這種語境下,CAD/CAE設計分析類軟件其中內嵌了強制或非強制的應用步驟或使用規范、ERP/MES等管理類軟件內含了業務需求及其數據傳遞和交互的流程,可以稱之為“知識自動化”、“管理自動化”等。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內嵌了基于經驗沉淀的知識、支持自動的設計分析和管理,則軟件類系統的實施核心將不言自明:自動的基于流程的信息無縫傳遞、分析加工和接續判斷,形成有序、協調、可控和高效的運行局面。系統的調研、開發和實施的重點將因此而清晰,也為成功提供了保證。這算是自動化對信息化系統實施方法論賦予的一種新視角。后續有機會再詳細展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