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協作機器人鼻祖,美國機器人企業RethinkRobotics宣布倒閉,在機器人行業內引發一片嘩然。11月份,丹麥的優傲機器人招聘了20多名RethinkRobotics前員工,并將其波士頓辦事處與RethinkRobotics的前波士頓總部合并。RethinkRobotics是將協作機器人推向市場的先驅企業之一,雖其已離場,協作機器人的浪潮卻不會停息。
協作機器人助力柔性制造
隨著用戶個性化需求不斷增長,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化生產方式日趨重要。協作機器人輕便靈活,適用于復雜多樣的生產環境,并且使用簡單快捷,通過拖動示教在幾分鐘內即能完成一段抓取程序的設置,能夠快速調整生產任務,在短時間切換到不同生產線的生產流程。基于以上突出特點,協作機器人可提供生產方式更靈活、生產周期更短、量產速度更快的解決方案,順應了柔性化制造的新趨勢。盡管當前協作機器人僅占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很小一部分,隨著生產線柔性化升級的持續加速,未來制造業對于協作機器人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預測,到2024年底,全球協作機器人產業規模將達950億美元,實現年均30%復合增長。
智能化技術助推協作機器人
應用場景不斷擴大
人工智能、高端傳感技術與仿生技術增強了協作機器人的工作靈活性與環境適應性,機器視覺可實現協作機器人對工作空間內物品更智能化的定位,高精度的傳感器增強了協作機器人對工作空間的主動感知能力,仿生技術則強化了機械臂抓取端的靈敏性。多種技術的融合應用有效提高了協作機器人進行拾取、放置、包裝碼垛、質量檢測等操作的準確度,可為汽車零部件生產、3C電子制造、金屬機械加工等傳統工業制造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并可應用于科研實驗輔助操作、醫院藥物分揀與配送、物流貨物挑揀等工作環節,輔助人類的工作與生活。
國內外企業加大協作機器人研制力度
國外企業占據了協作機器人的主要市場份額,并以安全易用、快捷部署為核心持續推進產品研發升級,優傲、ABB、發那科等企業是其中的佼佼者。丹麥的優傲機器人是較早推出協作機器人的廠商,UR系列協作機器人有效負載達到3到10千克,搭配其UR+開發者平臺,可通過各類即插即用的軟硬件產品實現快速開發。瑞士ABB的YuMi系列協作機器人具備緊湊的結構設計,可整合到現有的裝配生產線中,實現快速開發應用。日本發那科的CR-35iA協作機器人是目前世界上負載最大的協作機器人,有效負載達到35kg。
近年來,國內企業加快協作機器人領域布局,產品大量涌現,新松、遨博、達明、大族、珞石、越疆等機器人廠商陸續推出各自產品,并在負載重量、重復定位精度、易用性等多方面接近國外先進水平。新松機器人的GCR20-1100協作機器人具有大負載特點,有效負載可達到20千克,并可實現簡易拖動示教,通過記錄軌跡進行任務編程。遨博機器人的AUBOi3/5/7/10機器人的核心技術實現完全自主研發,重復定位精度能夠達到±0.05mm。達明機器人的TM系列協作機器人內建智能視覺系統,通過對操作位置定位,克服重復運轉的小范圍位移問題。
結語
目前,協作機器人在技術融合應用中不斷發展,展現出靈活性與適應性特點,實現了人類與機器人真正的協同工作,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不可否認,協作機器人仍存在產品定位不清晰、易用性尚需進一步提升等問題,但這同時也為國內企業提供了迎頭趕上的發展機遇。希望國內企業能注重技術積累,持續優化產品性能,針對市場需求推進產品功能與形態創新,在協作機器人發展中搶占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