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主辦、印刷機械分會承辦的“攜手智造共創未來”發展論壇曁印機行業智能制造創新成果發布會在北京?中國職工之家舉辦。中國印工協理事長徐建國、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立建,北京印刷學院校長羅學科,中國印工協印刷機械分會理事長陳邦設,以及協會有關領導、行業媒體,來自致力于推動行業智能化發展的企業、研究院校等機構的百余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由中國印工協印刷機械分會常務副理事長齊元勝主持。
會議伊始,王立建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首先致辭,他提及,2016年中國印工協七屆二次理事會期間,印刷產業智能制造創新聯盟成立,兩年來,聯盟內不少企業都在智能化發展道路上積極作為,無論是印刷企業還是設備制造企業,或是配套企業,都確定了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目標,并做出了一定成績。他還強調,智能制造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需要勇氣,需要創新。今天發布成果的企業,走在行業前列,他們的創新成果和經驗,為行業實現智能制造的發展帶來了希望,樹立了榜樣。
本次活動旨在樹立智能制造示范典范,推廣智能制造創新經驗,環節設置緊湊,內容豐富。
主旨演講環節,北京印刷學院校長羅學科發布主旨報告“印刷裝備企業實施精益化、智能化和國際化的戰略思考”,其通過豐田、西門子、波音、三一集團、日本凸版印刷等豐富的案例,主要闡述了三方面內容,即精益化管理是企業成長的基礎;智能化是企業轉型升級的翅膀;國際化是通向世界的途徑——“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他談及,印機制造企業要考慮的是,怎樣使印機制造本身過程實現智能化,從而降低制造成本;怎樣為客戶企業提供智能化的生產流程服務和裝備;怎樣通過智能化的管理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智能制造創新成果發布環節,5家在推動智能化發展方面頗有見地與作為的企業派出代表,就企業自身對于智能化的理解、正在踐行的探索之路等作了介紹。包括: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智能制造事業部技術經理謝軍武,“包裝印刷智能工廠研發與示范推廣”;天津長榮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朱達平,“榮聯匯智智慧印廠實踐經驗分享”;北人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維冰,“書刊智能印刷生產實踐”;深圳精密達智能機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文,“印后裝訂智能化探索和實踐”;杭州科雷智能印刷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池海峰,“智能印刷解決方案在印刷企業的落地應用”。
其他領域智能制造案例分享環節,上海華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徐年豐,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高級經理楊杰,分別同與會者分享了各自在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依靠三菱電機e-F@ctor打造智能生產線方面的經驗,為印刷從業者打開了一條拓寬視野的豁口。
智能制造產需對接沙龍環節,在中國印工協秘書長張建民的引導下,深圳市裕同包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俞朝暉、上海紫丹食品包裝印刷有限公司生產運營總監何紅建、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王旭東、中煤(北京)印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勝男、高斯圖文印刷系統(中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忠榮、遼寧大族冠華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學智、北京恒美印聯印刷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北京華夏視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印刷產品事業部常務副總經解洪銀,探討了各自企業在推動智能化的路徑,對于未來的勾勒,讓大家對于智能化在印刷行業的落地實施有了更多的期待。
作為此次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羅學科校長向徐建國理事長頒發了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證書,簡短但隆重的儀式將活動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隨著此次活動的推進,大多與會者都對印刷行業智能化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恰如中國印工協印刷機械分會理事長陳邦設所言,中國印刷業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印刷企業對于成本、效率更加敏感,對智能化發展的訴求更加急迫,這對印刷裝備企業而言,正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遇。此外,他特別談到,印刷業的智能化是一個生態,要想實現中國印刷業智能制造,合作是很重要的,這包括印刷企業與印刷設備制造企業的合作,以及印刷設備制造企業之間的合作。中國印工協印刷機械分會會通過對接政府、推動示范、交流分享等工作,營造行業發展良好生態。
最終,本次活動在徐建國理事長的發言中落下帷幕。徐建國理事長表示,通過此次活動可以看到,目前,行業對智能制造的理解已經形成共識,大家談論的內容并沒有停留在概念上,而是從實際出發。他認為,人工成本提高是一個持續的常態,只是提高幅度不會像以前那樣大,這就對印刷設備制造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國家基礎技術的不斷發展,會為印刷行業的智能化進步提供更好條件。之于未來,徐建國理事長認為技術的進步還是需要依靠企業,關鍵是兩件事,一是要堅持市場導向;二是要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復合型人才。他相信,印刷是一個朝陽產業,其使命就是傳承文明,傳播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