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本周三,歐盟和日本掃除了其經濟合作的最后一個障礙,雙方有望在明年年初組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據了解,歐盟和日本的經濟總量合計占全球GDP的三分之一,70%的歐盟議會成員都對組建這一自貿區,擯棄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表示支持。
與此同時,由于歐盟和日本均面臨來自美國的貿易摩擦,其國內鋼鋁生產商被特朗普政府勒令征收關稅。因此,議會同意歐盟和日本各自啟動與美國方面的貿易會談。
歐盟貿易委員會委員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Malmstrom)表示,與日本達成的這項組建自貿區的協議將對歐盟企業和農民帶來利好。據了解,日本議會在上周六批準了這項協議。
馬爾姆斯特倫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訪時表示:“如果進展順利,自貿區組建有望在明年2月1日啟動。雙方的這項協議不僅向全世界釋放了信號,還極大地推進了市場的開放化進程。”
日本是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Partnership)的12個國家之一,但特朗普上臺首日,美國便宣布推出該協定,日本無奈只好另覓新的貿易伙伴。
而歐盟在2016年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與美國的磋商陷入僵局后,也在物色其他的貿易伙伴國。在今年初,歐盟與墨西哥達成了全新的貿易協議。
歐盟議會貿易委員會負責人BerndLange表示:“每個人都知道在大西洋另一邊有個喜歡到處征收別人關稅的國家。我們并不是,我們推崇的是公平貿易。”
按照歐盟和日本達成的協議,歐盟將取消對日本進口汽車10%的關稅以及對(大部分)汽車零部件3%的關稅規定。日本也不用支付現有對歐盟奶酪30%、對紅酒15%的進口關稅,且放開對歐盟進入日本市場的準入。
與此同時,諸如金融服務、電信、電子商務和交通等服務市場都將同步放開。
據悉,這項旗艦協議是在大規模的反全球化抗議威脅到早先的歐盟-加拿大全面經濟貿易協定(CETA)之后達成的,比利時的一個地區曾在2016年反對該協定,協議最終在2017年生效。
反對人士認為,歐盟—日本自貿協議有望給予跨國公司更多優勢,從而對環保和勞工標準帶來不利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看,歐盟和日本都希望趕在英國脫歐之前推進這項協議。
據悉,許多日本汽車制造商都將其在歐洲市場的總部設在英國,日本希望英退的過渡期能持續到2020年底,盡管由于英國的政治動蕩,這一時期目前還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