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企業投放力度加大
2018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總體增勢依舊強勁。尤其是新能源乘用車,前10月累計銷量達到72.5萬輛,同比增長92.2%,表現優異。
分品牌來看,與燃油車市場不同的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合資品牌并未給自主品牌帶來很大壓力,目前銷量占比極低。2018年前10月,合資品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僅2.5萬輛,占全市場比例3.5%,遠低于燃油車銷量占比。
不過,在雙積分政策壓力下,合資車企或將加快新能源車型投放力度。2016年9月,工信部發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對乘用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積分核算的規定,要求年產量或進口量大于5萬輛的傳統乘用車企業需生產或進口一定比例的新能源乘用車。雙積分政策明確2018年考核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CAFC積分),2019年開始考核新能源汽車積分(NEV積分),2019年和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
而國內的多家合資企業,如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長安福特、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本田以及廣汽本田等,傳統燃油車產銷量大,新能源汽車少到可以忽略不計。以上汽大眾為例,假設2019年產量約200萬輛,則2019年新能源汽車積分要求達到20萬分,約合4-10萬新能源汽車產量,而2018年前10月,其新能源汽車積分仍少于5000分。
因此,雙積分政策實施下,合資品牌未來發展必然會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將至少有42款全新或換代車型上市。其中,自主品牌仍將是主力,預計投放23款新車型,代表車型如比亞迪宋MAXDM、上汽名爵ZS純電、廣汽傳祺AionS;合資品牌預計有有19款新車型投放,其中純電動車型9款、插電混車型10款,代表車型如大眾朗逸EV、豐田卡羅拉PHEV,而目前在售車型僅有10款,增長明顯。
與自主品牌相比,合資品牌帶來的新能源車型,電機、電控等技術更加先進,例如電機功率普遍更高,更多車型使用了結構更加復雜的多電機。除此之外,合資品牌在汽車傳統底盤、安全技術及內飾工藝等方面也更具優勢。隨著合資品牌大舉轉戰新能源汽車市場,必然對中國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也即將發生改變。
車型高端化趨勢強化
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55.6萬輛,同比增長66.6%,但增量主要是來自低端的A00級電動車大幅放量,A00級車銷量占比由2016年的33.4%快速提升至2017年的55.4%,產品結構明顯變差。
受益供給端改善,2018年為新能源汽車消費崛起元年,以比亞迪唐DM、上汽榮威Ei5、比亞迪元EV、蔚來ES8為代表的中高端車型銷量表現優異,從而大幅改善產品結構。數據顯示,2018年前10月,A00級車銷量占比已下降至37.9%,較去年下降了17.5個百分點。
2019年,低端的A00級新能源汽車預計有2款上市,而A0級、A級、B級新車分別有8款、19款、9款,車型高端化趨勢明顯。隨著優質車型大量投放市場,2019年市場化需求將會加速發展,助力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總量延續高增長。
市場空間進一步打開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起步于汽車限購城市。2015年及之前,超過一半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車均落戶于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汽車限購城市;2015年,汽車非限購城市的新能源乘用車需求才開始爆發,當年實現終端銷量接近10萬輛,同比增幅377%。2018年前10月,汽車非限購城市繼續延續過去增長勢頭,共計實現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量24.1萬輛。
在限購城市帶動下,新能源汽車的民眾認可度、接受度提高,為非限購的二三線城市起到推動作用。2018年前10月,非限購地區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8.8萬輛,超過2017全年,表明優質的新能源乘用車產品在逐步打開非限購地區市場需求??梢灶A見,新能源乘用車在汽車非限購城市的需求釋放,將大大推進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的前進步伐。?
以上數據和分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