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官方在近日公布11月份的貿易數據顯示,南韓11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4.5%,低于外界原本預期的6.6%,主要原因是全球需求的放緩,特別是記憶體芯片的需求放緩,以及南韓對最重要的出口國中國的出口額,2年來首次下滑所致。
《路透》報導,南韓從今年年初至11月的出口額約為557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2%,不過去年同期較前年同期增長了15.8%。11月份的出口額為519.2億美元,進口額為467.8億美元,出超51.4億美元。南韓的進口額較同期增長11.4%,亦低于原本12%的預期。
南韓是全世界最早公布貿易數據的主要出口國家之一,數據顯示11月份南韓對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下滑2.5%,是2016年10月以來首度下滑,而記憶體芯片出口較去年同期增長11.6%,創下2016年11月以來的最低紀錄。
中國飽受中美貿易戰所苦,而習近平即將在今日與美國舉行「川習會」,南韓金融公司LeadingInvestment&Securities的分析師ParkSang-hyun表示,對南韓而言,中美雙方能夠達成協議是最好的,如果雙方沒有達成協議,南韓明年的出口動能將會元氣大傷。
根據南韓央行(韓國銀行,BOK)預測,明年南韓出口成長率將僅剩3.2%,不過這已高于許多私人機構的預測數據。
中國去年從韓國進口886億美元芯片
國貿易協會、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及半導體行業早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存儲芯片進口總額達886.17億美元,同比增長38.8%。其中,韓國產芯片的進口規模達463.48億美元,同比大增51.3%,在總進口中占52.3%。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存儲芯片進口額達146.72億美元,同比猛增75.4%。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最近用于智能手機、數據中心的存儲芯片快速升級,但中國企業技術實力仍需發展,因此只能依靠進口。中國政府發布的報告指出,2017年自主開發的存儲芯片市場份額幾乎為零。
據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國對存儲芯片需求在激增,但是產能有限,預計在今后一段時間韓國有望保持最大供貨來源地的地位。
不過,韓國貿易協會研究人員指出,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積極聘用海外優秀人才,努力提升行業競爭力,因此中韓在半導體領域的差距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縮小,韓企需通過技術研發不斷提高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