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智能攝像機滲透率不足2%,安防智能化發展任重道遠
作為安防行業的前端產品,安防攝像頭在安防行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在實際生活中,安防攝像機密集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人們早已習慣了攝像頭的存在。
以每千人具有的視頻監控數量作為目標,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監控攝像頭數量密度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市,每千人具有攝像頭數量59個,但僅僅相當于英國平均水平(75個)的80%、美國平均水平(96個)的60%。二、三線城市攝像頭覆蓋率更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二線城市的攝像頭數量在5-10萬個;三線城市則在5萬個以下。就攝像頭密度而言,二三線城市的攝像頭密度遠遠低于10個/千人。較低的人均安防設備數量以及安防地區開展的不均衡為國內安防攝像頭的市場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國內安防攝像頭未來仍有較大進步空間。
此外,根據美國信息服務社的數字,全球已安裝了超過2.45億個視頻監控攝像頭,而我國已安裝的監控攝像頭也已超過3000萬個,而同時全球和國內監控攝像頭銷售市場仍在逐年擴張,每年僅僅我國就將產生數萬PB的數據量。
視頻和卡口產生海量的數據,依靠人工來分析和處理這些信息變得越來越困難,已無法簡單利用人海戰術進行檢索和分析。而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提高監控系統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時分析視頻內容,探測異常信息,進行風險預測。
然而,目前市面上最普遍的前端攝像機依然是僅具備基本的視頻采集功能的攝像機。攝像機本地端抓拍,傳輸結果到后臺進行識別,這樣后端服務器需要處理的數據越來越多,因此存在誤報率高,穩定性差以及需要大量帶寬資源等缺陷。而后端智能分析(如智能分析服務器)通常可以根據需求配置足夠強大的硬件資源,能夠運行更復雜的、允許有一定延時的算法,另外,在后端算法升級、運維都會比較方便。
由于前端設備(主要是相機)內的空間有限,再加上功耗、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智能前置會受硬件計算資源限制,只能運行相對簡單的、對實時性要求很高的算法,但算法升級、運維較難;智能放在前端優點是計算資源專注于前端,大幅節省帶寬資源。
隨著安防行業數據量的快速增長,為進一步提高數據處理效果,越來越多的智能算法從后端轉向在前端完成。更為重要的是,芯片技術的持續發展,尤其是在以movidius為代表的專門為視覺處理設計的終端芯片成熟,使得針對神經網絡算法的計算能力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智能算法從后端轉向在前端完成成為可能。
目前已經有很多智能算法可以在前端實時運行,如進入/離開區域、越界、徘徊、停車、人員聚集、快速移動、物品遺留、物品拿取、人臉檢測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數據表明中國一年有5000萬個攝像頭需求,但實際只有50萬個智能攝像頭在應用,這個比例只有1%,我國智能安防才剛剛進入初級階段。安防智能化發展任重道遠。
安防攝像頭智能化是大勢所趨,行業內投資并購趨于頻繁
安防攝像頭作為智能安防監控的重要組成部份,在社會治安監控、平安城市、天網工程、環境保護、危化品運輸監控、食品安全監控,重要橋梁、建筑、軌道交通、水利設施、市政管網等基礎設施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聯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而隨著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工程的推進,監控攝像頭已經遍布大街小巷,然而傳統的以人海戰術為主的視頻線索查找,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安防監控對高清化、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的要求越來越高。攝像頭智能化也是大勢所趨。
由于AI技術和供應鏈資源參差不齊的事實客觀存在,不少傳統安防企業通過投資/并購AI公司的方式來彌補各自短板。例如,2008年,全球視頻監控領域三大巨頭AXIS、BOSCH、Sony宣布合作,安防領域內企業開放、合作呼聲漸高。2015年英飛拓收購藏愚科技,高新興收購創聯電子,東方網力收購華啟智能、動力盈科等6家新技術企業;2016年海康威視收購英國報警企業SHL,佳都收購華之源,東方網力再次投資愛耳目、數智源等等。
2017年年初前,攝像頭模組廠商舜宇、歐菲光、卓銳通、廣州大凌、博立信、眾合群和攝像頭芯片廠商OV都有資本動作。而2017年的資本動作主要體現在丘鈦、蘋果、亞馬遜和廣浩捷和豪威身上。從自身的產業布局和外部市場拓展為主導點,借市場風口進行產業外延布局,最終的目的依然是以搶占市場占有率為導向
目前安防市場格局逐漸明朗,已經形成了“兩超多強”的格局,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領跑市場,東方網力、佳都、蘇州、漢王等第二梯隊企業奮起直追。當有了新技術的運作,尤其在AI應用正式落地安防之后,投資或收購AI技術公司成為傳統安防企業最有效創新升級的方式,而AI+安防企業也將面臨行業集中度提高,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的洗禮,2018年也將會迎來第一批倒閉潮。
在全球攝像頭市場中,中國企業近幾年發展迅速。海康威視市場份額高居第一,遙遙領先于競爭對手,其份額達到了31.3%,第二名也是中國公司大華,其份額為11.8%,而第三名瑞典的安訊士,其份額為3.9%。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視頻監控設備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