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國內對雙臂機器人的研究僅有短短幾年時間。由于我國制造業自動化技術水平和工業現代化水平與國外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就單臂機器人本身的研究還處在仿制和應用起步階段。因此對雙臂機器人的研究還剛剛界入。受許多相關技術和研究條件的制約,目前國內對雙臂機器人的研究主要涉及運動軌跡規劃、動力學以及協調控制等方面。
2017年,工信部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指出,要提升家庭服務機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并明確到2020年,智能服務機器人將在環境感知、自然交互、自主學習、人機協作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實現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批量生產及應用的目標。
2016年我國雙臂機器人產量開始提升,2017年我國雙臂機器人行業產量約220臺,同比2016年的122臺增長了80.33%。近幾年我國雙臂機器人行業產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4-2017年中國雙臂機器人行業生產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工業自動化是傳統制造技術向先進制造技術轉變過程中出現的先進制造模式。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高新技術與現代制造技術相融合,為傳統的裝備制造以及物流等相關行業的生產方式帶來了革命性的產業變革。這種變革首先由汽車制造業展開,逐步向其他應用領域拓展并在應用程度上逐步深入。這種變革代表著人類科技進步的發展方向,具有逐步深入和可持續性,為雙臂機器人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歷史性的機遇,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我國上比機器人的需求量增長。
2017年我國雙臂機器人行業需求量250臺,占比協作機器人銷量4216臺比重的5.93%。近幾年我國雙臂機器人行業需求量情況如下圖所示:
2014-2017年中國雙臂機器人行業需求量及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行業是一個典型的技術依賴性行業,隨著我國本土企業自身的技術積累和國家技術支持,關鍵零部件以及產品生產的相關核心技術不斷成熟,即使與國外相關企業仍有不小的差距,但這一核心技術的不斷成熟對于我國本土企業的競爭力以及行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雙臂機器人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雙臂機器人行業也借此平臺在近幾年快速擴張了行業規模,從2014年的471萬元增長到2017年的7881萬元,近四年復合增長率155.77%。
2014-2017年中國雙臂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我國雙臂機器人近幾年各項數據高速提升,反映出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市場成長速度可觀,但是綜合來看,我國雙臂機器人甚至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資源儲備以及技術基礎相對有所欠缺,主要表現為:
1、核心零部件仍然被外企壟斷
機器人制造包括整機制造、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以及減速器等方面,控制系統及減速器的核心技術仍由國外企業掌握,國內企業只能發揮“組裝”優勢,將已接近成品的各部分模塊組合到一起。并且許多零部件的缺失使得國內企業在拓展產業鏈方面很受限制,高昂的進口費用也極易威脅企業的生存狀況。由于核心零部件生產被國外機器人巨頭壟斷,國內尚不具備核心零部件自產能力,而核心零部件又是整個機器人產業鏈中利潤最高的一環,所以國產機器人在零部件價格上相對國外機器人沒有優勢。國內機器人企業的技術水平亟待提高。
2、行業規模較小,導致產業鏈松散
與其他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情況不同,機器人制造主要集中在民營范圍,產能規模自然不能比擬航空航天等產業,研發成果也無法在有利平臺得到展現。雖然國有企業總是給人效率低下的印象,但是在機器人等尖端技術研究領域,國資不足是國產制造的最大劣勢,缺乏國企的規模管理導致產業鏈過于松散,而國外主流的工業機器人領域,配套產業及設備的集群效應才是機器人制造的關鍵。只有具備完善的產業鏈,盈利空間才能得到提升。中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落后地位,導致了今后對領先水平的追趕必是漫長的過程。
3、行業競爭日趨激烈
目前工業機器人行業內的企業大多為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因此行業內的競爭較激烈。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作為技術密集型的企業,可能會因考慮搶占市場份額等短期因素而偏離企業長期的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雙臂機器人的發展是未來中國制造崛起的關鍵環節,而解決雙臂機器人現階段的不利因素則是保障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