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動力電池產業市場化競爭日趨激烈,該如何自給自足?
當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從政策驅動向市場主導轉變,動力電池產業的市場化競爭日趨激烈,產業整合正在向深層次推進,相關企業都將面臨一次更為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補貼政策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但也培養了一批過度依賴政府“供奶”的“巨嬰”企業。面對如此情況,補貼退坡持續推進,“斷奶“勢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動力電池產業如何自給自足?
寧德時代市場份額激增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動力電池PACK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與眾多企業銷量下滑利潤虧損的慘淡業績不同,寧德時代三季度業績顯得格外精彩。三季度利潤大漲至13億元左右,與去年同期相比是翻了一番的水平。而就在今年第二季度,寧德時代的凈利潤還僅有4.28億元,整個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僅6.97億元。
寧德時代不僅僅是市值上的突飛猛進,盈利狀況也是蒸蒸日上,公司業績超預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動力電池銷售收入迅速增長以及費用控制得力,一方面得益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帶動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寧德時代也在市場開拓方面加大力度,最新數據顯示,9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發布后,寧德時代市場份額達到42.4%,占據冠軍寶座,距離亞軍比亞迪27.3%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同時,寧德時代的公司費用占收入的比例也有所下降,幾方面綜合起來為寧德時代的業績增長提供的很大助益。
2018年9月動力電池單體供應商出貨量TOP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動力電池行業發展困境分析——上下”擠壓的生存空間
電池總體產能過剩、優質產能不足,相關企業資金鏈緊張。新一輪洗牌正在加速。
鋰鈷等原材料價格高漲導致動力電池企業成本增加;新能源車企回款慢導致賬期延長、資金鏈緊張。多數動力電池企業在“上下”擠壓中利潤下降,資金壓力增大,產業發展進入艱難期。2018年對動力電池業而言是比較艱難的一年。
而且今年動力電池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留給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整個產業鏈受外資品牌的沖擊已不可避免。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整個產業鏈受外資品牌的沖擊已不可避免。此外,我國動力電池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嚴峻。電池安全、能量密度等性能方面還需突破,整個動力電池產業有待升級優化。
提前尋求解決路徑
機遇總是與挑戰并存,盡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的外部環境有所變化,但其總體發展勢頭依然沒變。前三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達到66.7萬輛,預計今年總產量將突破100萬輛,動力電池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帶動下保持了快速穩定增長。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受國家補貼退坡和技術門檻提高的雙重影響比較大,企業一方面要積極研究政策,充分利用國家政策來推動發展;另一方面要考慮2020年補貼退出后新能源汽車市場變化的特點,及早應對和布局。隨著補貼全面退坡,外資放開,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都面臨“狼來了”的現實,國內企業要提早做好全球化競爭的準備,規劃好企業的全球化市場。
應該看到汽車動力市場上競爭的殘酷性,中小企業應該適當地把一些小眾的、競爭相對緩和的細分市場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
關鍵材料為突破口
雖然從“破”到“立”的過程并不輕松,但也并不是無路可循。這其中,“降本增效”成為重要原則。
動力電池產業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清算趨嚴,動力電池企業的資金壓力都比較大。電池企業要不斷在電池產品的各項性能上進行優化和升級,不斷提升自身產品、降低成本。
從材料入手提供了“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徑。材料科學的進步往往能夠給相關產業帶來大踏步的前進,應該根據市場對電池性能的需求來設計、研發相應的新材料。
在廢舊電池回收和再生過程中,如何避免對環境的再次污染?電池梯次利用的前提和條件是什么?這些事關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更好推廣應用的難題,往往都以關鍵材料為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