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近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南京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賦能升級,智造未來”為主題,并由智領全球發布會、智領全球高峰會、智領全球嘉年華和智領全球博覽會四大板塊組成,是全球智能制造領域又一次大規模、國際性交流研討的高端峰會。
軟通智慧副總裁曹曉兵以戰略市場與生態中心總經理以及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秘書長的雙重身份,受邀出席此次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并與來自國內外智能制造領域的專家、學者、兩院院士進行對話、研討和交流。
此次大會先后發布了《2017-2018中國智能制造發展年度報告》、《2018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和《2018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相關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智能制造主要的支撐產業規模已經達到了430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萬億美元,中國或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市場。
智能制造未來商業模式:從B2C向C2B
曹曉兵在高端對話環節中表示,智能制造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緯度進行理解。狹義的智能制造是一種由機器和人類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生產制造過程中能進行信息采集、數據分析、邏輯判斷、自動控制、自主決策等活動。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協作,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和體力勞動。
而廣義的智能制造不僅是生產制造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也是整個生產制造產業鏈條乃至產業生態的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涉及設計、生產、采購、物流、倉儲、營銷、服務等一系列環節。智能制造在制造業領域的突出作用是可以提升效率、增加產能、保證質量、提高效益,更使得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以及商業模式創新成為可能。未來的商業模式從B2C向C2B轉變也已不再是天方夜譚。
過去都講B2C,企業制造什么,消費者就買什么,未來的嘗試一定是C2B,將按照個性化的需求去生產,去制造。談到目前智能制造的建設實施中,企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曹曉兵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我國的制造業整體水平較之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國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大都還處在從自動化向信息化發展的初期階段,距離真正的數字化、智能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二是在智能制造的建設和實施過程中,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體系,更缺乏標準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三是智能制造產業鏈條中,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機制還不夠合理,大都還是簡單的買和賣的關系,沒有建立長期的合作、共享與分享機制,比如信息技術和通信企業在通過科技手段幫助制造型企業提升生產效率、保障生產質量和提高生產效益的同時,并不能合理地、長期地分享制造企業因為效益提升而帶來的成果和收益,因而不能真正有效地刺激IT、CT和OT的深度融合和聯合創新,必然遲滯和阻礙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進程。
“軟通智慧正試圖通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產品、服務和模式創新,解決和突破上述困難與挑戰,助力中國智能制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曹曉兵表示。
打造工業云平臺賦能智能制造產業
當前,制造業在城市中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很多城市制造業占據超過一半的GDP,智能制造與智慧城市擁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
軟通智慧在智慧城市和城市數字建設領域是行業領軍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也早有布局,并結合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相關信息技術,打造了“工業云平臺”解決方案。該方案主要包括設計協同、制造協同、資源協同三個方面:設計協同平臺提供云服務設計軟件,支持不同設計人員之間實現相互之間在線交流。
客戶也能參與設計過程,一方面減少相互之間溝通的時間成本,另一方面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制造協同平臺實現零部件生產之間的線上協同,工廠之間共享信息,實現制造過程的緊密配合,減少中間的協調溝通時間,減少中間環節的等待時間和存儲倉庫,實現快速交付產品;資源協同平臺撮合企業之間的制造資源,將企業的生產能力和企業的生產資源一起提供服務,幫助把客戶的需求和企業的服務快速匹配。該平臺能優化城市的生產資源配置,提高制造資源的利用率,還能幫助中小創新型制造企業低成本獲取制造資源。“工業云平臺”解決方案不僅提供了生產智慧化、產品智能化、云設計、設備監測、生產服務化轉型、個性化定制、協同制造等云服務,更具意義的是與產業企業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產方式、服務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
于企業自身而言,“工業云平臺”為企業獲取基于信息技術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提供持續先進、及時有效的服務平臺;于政府而言,為政府職能部門提供數據匯聚、數據模型、智能算法、數據分析、數據決策服務;于產業而言,為傳統制造業實現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提供了資源豐富、服務及時的服務平臺。
強強聯合打造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要想實現智慧城市,一方面制造業的智能升級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制造業并不是孤立的,要實現智能制造,需要各個領域的共同參與。基于此,軟通智慧通過聯合政府、組建聯盟、攜手華為、西門子、漢得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能制造產業生態,并聯合華為、Intel、ARM、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以及工信部信通院等機構共同發起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共同推進IT、CT與OT產業的深度融合。
為了踐行“建設制造強國戰略”,在鑄造行業、汽車行業和機械加工行業,軟通智慧與華為強強聯合,華為負責方案設計、產品選型、產品研發等工作,軟通智慧負責工業云平臺、云資源、云應用以及物聯網建設相關的技術服務,雙方共同拓展區域和行業市場,重點推進湖北、寧夏和沈陽等省市的落地試點工作。在電子制造行業,與華為也在不斷推動智能制造的落地、實施及應用。
此外,與德國SiemensPLMSoftware的合作,雙方依托軟通智慧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能力和服務百余個城市的資源和經驗,以及西門子在全球智能制造領域領先的軟件技術能力、專家資源以及制造行業的服務經驗,發揮在各自領域的綜合優勢,整合各地制造業優勢資源,開展智能制造相關技術研發,推廣智能制造融合解決方案,共同助力制造業的升級轉型及深入發展。
當前,以智能制造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爆發,各個國家均在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搶占制造業智能制造先機。未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能為中國的制造業帶來高達6萬億的額外附加值;工業互聯網2020年將達到萬億規模;工業企業上云市場預計1200億以上。軟通智慧將持續探尋新技術的驅動力,并賦能制造產業,助力中國智能制造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