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發展智能醫療,讓病患少跑腿

時間:2018-11-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通知,明確積極推進公立醫院開展網絡支付業務,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區域共享網絡支付平臺建設。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近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通知,明確積極推進公立醫院開展網絡支付業務,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區域共享網絡支付平臺建設。乍看起來,醫院開展網絡支付僅是一件小事,但收費方式便捷化,能帶動服務流程優化,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因此,業界普遍對公立醫院開展網絡支付業務叫好,認為此舉擊中就醫“痛點”,是一件大事。

從收費方式改變入手,改變的不僅僅是服務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模式

長期以來,醫院的收費方式只有現金、銀行卡,在出門“只帶手機不帶錢包”的潮流中顯得格格不入。人們長期吐槽的“三長一短”就醫現象,其中一項就是排隊交錢、來回交錢時間長。這與醫院內部系統有關,醫院結算系統對接醫保、民政、財政、商保等多個部門或機構。網絡支付的介入則需要對接更多部門,為確保資金安全和診療信息安全,醫院、醫保、網絡支付平臺、銀行等各個部門之間結算需要明確的法律規范。對于公立醫院來說,每天接診量巨大,患者數量穩定,沒有太強的動力來接入網絡支付方便患者。很多網絡支付平臺雖然接入醫院支付系統,但地方醫保系統并沒有接入,醫院也只是將其作為一種補充手段。

然而,從已開展網絡支付的醫院實踐來看,網絡支付具有撬動智能醫療的“杠桿效應”。比如現在有很多醫院可以在微信、支付寶預約掛號,平臺能自動幫助智能分診,并預約分時段就診,就診時可在手機上進行檢查單和處方藥付費。最近,浙江杭州出現了一家“全流程刷臉就醫”的醫院,患者將手機綁定社保卡信息就可以在醫院完成掛號、診療、自助結算、化驗檢查、取藥等所有就醫流程。事實證明,正是移動支付的接入,使得一些醫院實現了在區域共享平臺上綁定病歷、健康檔案、診療信息,這樣患者就可以在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不用攜帶病歷、檢查化驗結果,一些患者還能通過可穿戴醫療設備,進行居家監測、在線咨詢等健康指導服務。

智能醫療讓患者少了焦急等待,使導醫多了安排的從容,令大夫更加專注于診療服務,有助于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有鑒于此,今年4月,國辦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對接整合,實現醫療保障數據與相關部門數據聯通共享,逐步拓展在線支付功能”“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依托信息技術進行的“互聯網+”醫療服務、藥品保障、醫保結算、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等服務,得到政策鼓勵。而要實現“互聯網+醫療健康”,倒逼實體醫院服務模式升級、轉型,邁好移動支付這一步,至關重要。

從收費方式改變入手,改變的不僅僅是服務方式,更是一種思維模式,即讓群眾少跑腿。展望未來,通過移動支付撬動,一步步拓展健康檔案、病歷、健康管理、醫保報銷等功能,就能將醫療服務從對疾病的診療、管理延伸到全病程。構建這種以病人健康為中心的現代化醫院服務模式,正是醫療服務體系發展的方向,必將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