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物流行業前景廣闊多項政策和基礎建設助力發展
被世界普遍認同的“物流”是由美國物流管理協會所定義的:“物流是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的,以高效和經濟的手段來組織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關信息從供應到消費的運動和儲存的計劃、執行和控制的過程”。在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指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物流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郵政等子行業。
物流業是重要的服務業,融合了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產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寬廣,吸納就業人數較多,在國民經濟中起到促進生產和拉動消費的重要作用,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下圖可以看出從國民經濟貢獻、工業化水平提高、相關行業影響程度、節能減排及產業結構調整等角度來看,物流行業都舉足輕重。
2011-2017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呈不斷上漲趨勢,增速也處于平穩上升階段,2017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52.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2018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131.1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物流總額屢創新高,行業在不斷突破。
為了使物流業更好地發展,政府出臺了多項大力扶持和引導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發展規劃,使中國物流行業走上更為規范、快速的發展道路,這些政策法規的發布有利于為物流行業創造一個秩序井然的發展環境。從互聯網+流通等智慧物流方面到快遞業、基礎設施、高效配送都出臺了具體政策和發展目標確定了物流行業的發展方向。
同時,這些規劃的發布,也會物流行業營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政策氛圍。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如今中國已經進入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從下圖三中我們可以看到,從物流業的各個方面,都有具體的十三五規劃。例如《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城鄉協調、區域協同、國內外有效銜接的商貿物流網絡;商貿物流標準化、信息化、集約化和國際化水平顯著提高,商貿流通領域托盤標準化水平大幅提升,標準托盤使用率達到30%左右,先進信息技術應用取得明顯成效;商貿物流成本明顯下降,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降低到7%左右等目標。
交通設施的便捷程度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是城市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主要標志。如果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物流業的貢獻率會有更大的提高。據估計,交通基礎改善能夠使運輸降低10%左右。由此可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將會使我國物流業獲得新的發展契機。
2013-2017年全國公路總里程及公路密度處于不斷上漲的趨勢,2017年年末,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477.35萬公里,比上年增加7.72萬公里。公路密度49.7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0.8公里百平方公里。相信在這側的大力扶持和良好的基礎交通建設下,中國物流行業發展前景廣闊,有望不斷突破。
物流業轉型升級行業在不斷突破
在如此利好的環境下,未來5-10年內物流業會進一步轉型升級,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入成熟期的背景下,物流人員、裝備設施以及貨物將全面接入互聯網,呈現指數級增長趨勢,形成全覆蓋、廣連接的物流互聯網,“萬物互聯”會助推智慧物流發展。
目前,智慧物流在我國發展如火如荼,政策的改善、大數據的開發利用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都為智慧物流創造了很好的發展環境,物流行業飛速進步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