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制造決不能滿足于做“打工仔”

時間:2018-11-0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對中國制造這個名片的含金量,我們仍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中國在制造水平上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和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還差相當一段距離。解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問題,需要的不只是工具和技術,更需要轉變觀念。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柳冠中表示,對中國制造這個名片的含金量,我們仍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中國在制造水平上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和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還差相當一段距離。解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問題,需要的不只是工具和技術,更需要轉變觀念。

中國制造決不能滿足于做“打工仔”

作為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簽之一,“中國制造”的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被認為是中國的標志性名片。對這個名片的含金量,柳冠中表示我們仍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中國在制造水平上確實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和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還差相當一段距離。

“在工廠里,圖紙就是命令”,而我們的命門卻被外國把持住。

柳冠中教授說,由于缺乏工業革命的基礎積累,目前中國的制造業大多還停留在“造”的層面,相當于只是給外國打工,單純生產產品;而在關鍵的“制”的層面,核心的標準、工藝和流水線等還主要依靠從發達工業國家引進。

有“造”少“制”,相當于我們的制造業在瘸著一條腿走路,沒法走遠,沒法跨越式進步。

柳冠中認為,我們應該對制造業的發展進行反思,要認識到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改革開放40年了,大家可以大致統計一下,凡是引進的,水平基本停留在那兒,我們只是比外國造的更多,更便宜。沒引進的,我們反而做出更好的東西了。”

享譽世界的“德國制造”,也面臨過和“中國制造”相似的困局,被認為是低端制品的代名詞。曾經留學德國經歷的柳冠中,對于“德國制造”有第一手了解。從德國工業的轉型升級歷程中總結經驗,柳冠中認為中國應該抓住工業發展的關鍵內核,即提高質量,建立標準。

德國工業曾靠低端復制占領市場,受到了英法等國的打壓,被強制要求貼上“madeinGermany”的產品標簽以表明屬于劣質產品。務實理性的德國人開始反思,從系統性的角度去理解工業,在國家宏觀戰略的角度成立跨行業的“德意志制造同盟”,提高產品質量要求,建立體系化的工業標準,“德國制造”也從此逐步成為德國的名片。

“德國的經驗教訓,就是對工業系統性的認識問題,而不是從表面看GDP,看大批量復制,看做出來東西多么便宜。”

過分追求眼前利益是阻礙中國工業發展的頑疾

解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問題,需要的不只是工具和技術,更需要轉變觀念。柳冠中坦言,思想層面的變革比物質層面的變革更加艱巨。

“有了機床和流水線不等于實現了工業化。沒有徹底解決分工合作的機制問題——‘生產關系’,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徹底完成。”

工業化的本質是大生產和分工“合作”,中國受到傳統的小農經濟影響,形成了小生產思想,追求“肥水不流外人田”,尚未建立完善的社會型產業合作體系。

“整個日本只有一家螺絲釘廠,這在中國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柳冠中以近鄰日本為例,說明精確分工下的合作可以避免過度競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競爭力。而中國目前的粗放的小而全、大包干模式追求做大做強,忽視了產業的精細化分工,不利于工業的轉型升級。

缺乏沉淀,過分追求眼前利益同樣是阻礙中國工業發展的頑疾。在柳冠中看來,中國社會目前整體風氣偏浮躁,缺少踏踏實實做好基礎性工作的氛圍。改革開放以來,很多企業過分看重銷售端,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品牌營銷,對制造端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投入重視不夠。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咱們現在都希望今天種樹明天乘涼,這個心態不解決,很麻煩。”中國需要有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和決心,從思想上轉變發展觀念,沉下心來做好基礎工作,突破核心技術,才能實現工業的整體進步。

突圍“三明治”困局,中國制造要靠設計引領

除了缺乏沉淀,中國制造業目前還面臨“三明治”困局,受到發達國家和后發國家的雙向擠壓。一方面,發達國家仍處于全球產業鏈的頂端,正在大力開展制造業回歸運動;另一方面,后發國家的制造業成本優勢逐步顯現,中國制造業傳統的低成本優勢正在被蠶食。中國在全球產業結構中處于尷尬的“三明治”中間夾層位置。

在柳冠中看來,中國制造要突破這個尷尬的位置,設計起到關鍵的導向性作用。工業設計是轉型升級的非常重要的驅動器,中國正在經歷從低端設計逐步邁向高端綜合設計的發展階段,破解中國問題需要中國方案。

“工業設計絕非紙面上的涂脂抹粉,需要關注整個產品的生態鏈”——“產品、商品、用品、廢品”。他強調設計不能流于外觀形式,不能只是服務于營銷的噱頭。設計應當關注的是社會整體水平的提高,要創造更加合理的生存方式。

中國人口基數大,資源人均占有量相對短缺。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中國的設計方案要考慮到產品的制造—流通—使用—回收的全過程。設計師要思考在產品制造層面能否降低成本、節省資源;在流通中能否減少消耗,避免過度營銷;在使用層面如何增加使用年限,讓用戶多用幾年;在回收層面能否便于維護與再利用等等。

奢侈主義和過度消費現象抬頭的背景下,柳冠中對設計逐漸喪失自主性,屈從于商業營銷的現象表示擔憂。他語重心長地指出“中國強大的標志不在于阿里巴巴上面賣出了多少商品,而是發達國家的實驗室里都使用我們的產品”。追求酷炫時尚的外觀不是設計的本質,提升工業水平,讓中國制造成為世界的引領者,才是中國設計界應該努力追求的目標。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