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 國內自主存儲DRAM技術開發陣營之一的福建晉華,日前被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列入出口管制清單,美國三大半導體設備商AppliedMaterials、LamResearch、Axcelis在禁令實施當天就立刻撤出福建晉華的12寸廠,而福建晉華的DRAM技術開發合作方臺灣聯電也在10月31日正式表態,決定停止該DRAM開發計劃。
國內每年進口的集成電路產品金額超過2600億美元,超過石油的進口金額,但國內自制芯片的比重卻不到30%,這當中最為缺乏的產品就是存儲芯片,包含DRAM和NANDFlash兩大產品,因此這幾年國內逐漸形成三大存儲陣營積極自主研發,分別為DRAM項目的福建晉華和合肥長鑫,以及研發生產NANDFlash芯片的長江存儲。
論起自主研發存儲芯片,DRAM項目其實比NANDFlash項目更為困難且敏感。全球可以生產NANDFlash芯片的供應商還有5~6家,但全球有能力生產DRAM的供應商卻只剩下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SK海力士(SKHynix)、美光(Micron)三家,可想而知這三家大廠會將DRAM技術列入保護的最高等級。美國這次將福建晉華列為出口管制清單企業,也反映美國對于DRAM技術保護的程度。
據供應鏈透露,10月30日是美國實施出口管制的第一天,美國三大半導體設備商AppliedMaterials、LamResearch、Axcelis當天就將駐廠人員全數撤出福建晉華的12寸廠,所有的機臺設備裝機、協助生產的動作全面停止,而已下單但未出貨的機臺設備則全數暫停出貨。
其他美國的設備材料供應商還有KLA-Tencor、Gatan、ECITechnology、Bruker、Engegris等,另外像是美系的芯片設計工具EDA供應商也都列為管制項目的清單中。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晉華的DRAM技術合作開發伙伴臺灣聯電在10月31日正式指出,將停止DRAM開發項目。
福建晉華是新興的DRAM技術陣營,由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及晉江能源投資集團合資成立,投資金額超過50億美元,預計年底進入生產,單月產能規模為6萬片,未來五年第二期的規模為單月12萬片產能。
2016年,福建晉華委托臺灣聯電做DRAM技術開發,根據合約協議為開發兩個世代的技術,包括32納米和2x納米工藝,合計4億美元的代價,委托臺灣聯電進行DRAM技術開發,未來該技術將分屬福建晉華和聯電共同持有。
其實,今年以來福建晉華在關鍵機臺的取得上一直被美光阻擋,部分美光擁有專利的DRAM機臺設備,嚴禁出口給福建晉華,但因為數目不多,因此對福建晉華產生的影響有限,不像是這次全面性的禁售。
美光先前控告兩名臺灣的離職員工攜帶機密資料到聯電任職,協助福建晉華進行DRAM開發,這兩名離職員工也因此被起訴。同時,美光也針對聯電提出控告,不過,聯電在臺灣并未被起訴,僅被認為未善盡管理之責。
不料,去年底美光又在美國加州針對聯電控告妨礙營業秘密,聯電回應并無侵犯美光知識產權的事實。
而這場司法大戰的最高潮,應該是發展到今年7月,福建晉華/聯電陣營,以及美光在中國進行知識產權和專利訴訟,最后,福州中級法院宣判美光確實有侵犯福建晉華/聯電在部分DRAM和NANDFlash存儲技術上的專利,導致美光的部分存儲產品在國內禁運。業界認為,這件事是引爆整起事件情勢演變迄今的導火線。
整個風暴發生至今僅四天的時間,力道卻是又急又猛烈。10月2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出口禁令,10月30日該禁令實施后,所有美系供應商撤出福建晉華,發展到10月31日,晉華的DRAM技術開發伙伴聯電也宣布停止。
未來福建晉華的DRAM技術開發案是否將全數停擺?或是還有一線生機?只能繼續等待。在聯電退出后,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生產設備都無法進口,這樣的局勢發展,真的所有合作方都是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