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高端裝備制造業基本概況分析
從行業的角度講,高端制造業是指制造業中新出現的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強競爭力的行業;從所處產業鏈的環節上講,高端制造業處于某個產業鏈的高端環節。一般而言,高端裝備制造業可劃分為航空裝備制造、衛星制造與應用、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智能制造裝備五大領域。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指裝備制造業的高端領域,“高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技術含量高,表現為知識、技術密集,體現多學科和多領域高精尖技術的繼承;第二,處于價值鏈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的特征;第三,在產業鏈占據核心部位,其發展水平決定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高端裝備制造發展模式分析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超過6萬億元到了2016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增長至7.6萬億元,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9萬億元,在裝備制造業中占比提高到15%。預計2018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10.8萬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66%,預計到了2022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0.7萬億元。
2015-2022年我國高端裝備制造行業銷售收入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分析預測
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十二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27.23%,“十三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24.58%:根據《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0年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儀器儀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及其系統等部分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發展目標,到2015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銷售收入產業銷售收入超10000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5%,工業增加值率達到35%;預計到了2020年,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領域銷售收入產將達到30000億元。
2014-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銷售收入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四大瓶頸分析
1、產業利潤率低。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技術和資本密集的資本型產業本應當有很可觀的收益,但是目前很多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還未掌握先進設備和重大成套設備的技術,許多核心零部件和技術只能依賴進口,成本的持續上漲之勢和企業沉重的稅負,成本上漲的壓力,將利潤率變得越來越低。
2、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于對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戰略需要,大力推進建設長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在政策的推動下,涌現出一大批“產業集群”,而該地區的基礎配套設施卻跟不上其發展的步伐。最終,這種脫離市場發展規律、關聯度低、生產銜接不夠緊密的產業集群,發展到一定時間內必定會出現產業鏈短、集群效果差等各種問題。
3、創新能力不足
雖然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近年來實現了強勁增長,但增長并不是由技術進步帶來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還缺乏核心競爭優勢,長期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的發展路徑,助長了我國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的惰性,而且引進技術的高昂代價使得企業無力維持內部研發投入的支出,從而無法消化這些高技術。
再者,由于我國創新體制不夠完善,高端裝備制造業領域的產學研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企業與各個高校的研發中心以及各領域的科研中心聯系薄弱,科技轉換能力不高,大量研發投入石沉大海;在我國現階段的戶籍制度下,創新型人才的流動受到了阻礙,就接納人才與包容創新試錯的文化氛圍來說,我國與歐美日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4、缺乏核心競爭力
另外,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還有一個現狀是大而不強,自主研發能力差,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高,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少。重引進,輕開發,重模仿,輕創新的傾向并沒有得到改觀“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依然存在。很多大型機組雖然由我國制造,但關鍵部分的核心技術卻不在我國手中,企業仍然只是在加工制造,陷入了“高端失守”的困境。
為高端裝備業“補短板”
1、需要整合國際范圍內的技術資源、以及資本資源,才能驅動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向“技術含量高、利潤含量高”的產業鏈頂端邁進。
2、在產業集聚方面,除卻政府的規劃與引導,也亟需發揮優質線上資源平臺的整合作用,使產業資源實行跨物理空間的集聚,產生高效的產業集聚效應,而產業雙資平臺即是如此迎合時代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