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施耐德電氣:未來十年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展望

時間:2018-10-26

來源: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

導語:十年前,“云計算”這個詞才被人類剛剛創造出來。而十年后,人類已經將這個之前并不存在的術語變成了現實,并將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的能效提升了近80%。那么,未來十年,數據中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 飛象網訊(馬秋月/文)十年前,“云計算”這個詞才被人類剛剛創造出來。而十年后,人類已經將這個之前并不存在的術語變成了現實,并將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的能效提升了近80%。那么,未來十年,數據中心將會發生哪些變化呢?

對此,施耐德電氣全球數據中心科研中心技術總監林密在接受飛象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十年,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將會與上游的電網和下游的IT有更多的交互和融合。同時,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本身也會進一步優化。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的、信息共享的基于云的分析平臺,聚合整個行業的力量、合作共贏。”

十年過往: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能效提升近80%

十年前,“云計算”這個詞才剛被創造出來。而如今,我們已經開始討論在智能數據中心時代,云計算向邊緣計算的遷移。

與十年前進行對比,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的能效提升了近80%。也就是說數據中心的PUE降低了80%,這80%主要來自于四個方面:第一,UPS技術的創新。2007年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認為典型的UPS峰值效率為88.9%,如今卻實現了98.9%的峰值效率。第二,對數據中心的供配電架構進行優化,大大降低了供配電系統鏈路的損耗。第三,在制冷方面,在白區通過部署冷熱通道系統,能夠提高IT的送風溫度,大大提高了末端空調的效率。第四,讓制冷系統更多運行在自然冷卻模式下。例如:在中國的有些地區,如烏蘭察布、張北、陽泉等地區,能夠實現高達90%以上的時間運行在自然冷卻模式下。

PUE80%的降低對于一個500kW、50%IT負載率的數據中心來說,可每年實現節能近兩百萬,如果是5M瓦的數據中心,將能夠實現節能千萬元以上。

未來十年:物理基礎設施與上游電網、下游IT將有更多交互與融合

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未來十年,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將具有更多的創新:首先,物理基礎設施將會與上游的電網和下游的IT具有更多的交互和融合。

同時,包括施耐德電氣在內的數據中心供應商也將通過改變物理基礎設施的設計、進一步提高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和制冷系統的效率、設計獨立于機柜的通道封閉系統、以間接風側自然冷卻系統代替傳統冷凍水系統以及直接新風自然冷卻系統等方式,幫助客戶進一步優化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縮短部署周期、降低成本并提高收益。

另外,間接風側自然冷卻系統可以實現快速部署,解決了傳統冷凍水系統部署周期長,后期運行維護困難等挑戰。林密還介紹“相對于直接新風系統,間接風側自然冷卻系統解決了空氣污染的問題,不再需要百分之百的機械制冷作為后備,經過研究發現可以增加IT部署的容量15%-20%。”

據林密介紹,傳統的數據中心建設周期都在18個月以上,而通過預制化可實現數據中心建設的“去工程化”,可以將數據中心建設周期降低至7-8個月。土建的建設周期基本在4-5個月,然后,利用2-3個月對供配電和制冷系統進行現場拼接和調試,這意味著可以縮短近一年的部署周期。

“此外,數據中心還需最大化利用采集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和深度學習和分析,來進行系統調優、實現可預防性維護等。”林密說,“未來數據中心的創新將來自于基礎設施、電網和IT的交互,軟件將使這些交互成為可能,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開放的、信息共享的基于云的分析平臺,聚合整個行業的力量,合作共贏。”

未來十年:鋰電池儲能極有可能取代柴油發電機

隨著未來儲能技術、智能電網和微電網等的快速發展,將帶給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施耐德電氣看來:未來鋰電池儲能取代柴油發電機成為數據中心后備電源的可能。

對此,林密表示:“因為柴油發電機的投資成本占到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投資成本的10%以上,同時帶來諸如噪音、污染、儲油罐安全等方面的挑戰,調查發現在全世界范圍內發電機的平均運行時間為173分鐘,即有超過50%的柴油發電機的運行時間是低于3個小時的。同時,通過推演發現到2020年,2.5個小時鋰電池后備系統的投資成本與柴油發電機的投資成本相當。因此,未來鋰電池儲能取代柴油發電機是非常可能的。”

厚積薄發劍指中國數據中心未來市場

林密表示:“目前,中國的數據中心市場呈指數級增長并有著廣闊的前景,已經是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全球增長最快最穩健的區域。未來5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50%。”

針對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施耐德電氣不僅僅提供從灰區到白區的完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服務,同時施耐德電氣將自己在全球數據中心領域中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與行業協會、客戶等共同分享,以推進行業的發展。

在過去的20年間,施耐德電氣數據中心科研中心團隊,致力于數據中心物理基礎設施技術和發展趨勢的研究,共發表白皮書190篇、權衡工具22個,助力施耐德電氣用戶在數據中心規劃階段,對IT容量,預算,可用性等級,能效以及成長計劃方面進行權衡。此外,施耐德電氣還推出了100余個參考設計,幫助用戶在數據中心規劃設計階段進行快速的決策和項目啟動。

而在中國,施耐德電氣也積極實施研發本土化的戰略。從1999年起,施耐德電氣就建立起了本土化的研發團隊,陸續在上海、深圳、西安成立了研發中心,如今已經擁有1000余名研發工程師。

作為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將基于深刻的行業洞察和實踐經驗,敏銳把握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變革趨勢和客戶需求,以不斷創新的物理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服務、軟件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全面布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