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關于食品安全的話題屢見不鮮,從2005年孔雀石綠事件開始,蘇丹紅鴨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瘦肉精、毒生姜、塑化劑等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困擾著大家,迫使政府實施更加嚴格的食品監管。特別是地溝油事件,影響最大,暴露出了我國食品安全上的一系列問題。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檢測服務的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各類食品加工企業,而食品安全檢測設備的市場需求除了企業,還包括質量監督檢驗機構等政府部門和高校科研機構。截止2017年我國規模以上的食品生產企業有42577家,規模以上屠宰及肉制品生產企業數量為4814家,它們都具有一定的檢測服務及設備需求,市場空間廣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規模達到了571.5億元,同比2016年的468.4億元增長了22.01%。
2010-2017年中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總體規模
檢測市場按參與者的不同性質來劃分,可以分為政府檢驗檢測、企業內部檢測及獨立第三方檢測。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政府檢驗檢測突出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目的,我國政府檢驗檢測機構的業務來源主要在市場準入、監督檢驗檢測、3C認證、生產許可證、定檢、評優、免檢等方面;企業內部檢測則服務于企業自身的產品質量管控需求;而獨立第三方檢測主要體現所出具檢測數據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在貿易過程中,買賣雙方基于保護自身利益,對檢測數據的獨立性和公正性越來越重視。
食品安全問題,作為社會問題和民生問題,越來越多的受到消費者的關注,無可回避的現實是,仍然有較多的食品添加劑尚無有效檢測方法來測定,這也意味著新的市場有待突破。如何提高技術,將食品檢測儀器做小做精,走進尋常百姓家是關鍵。
隨著我國經濟機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發展,檢驗檢測服務業作為國家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也受到了高度重視。近年來,國家連續發布有關涉及調整和促進檢驗檢測服務業發展的有關產業政策,尤其是2015年大量政策密集出臺,推動著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期。國有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改革、整合成為必然趨勢,檢驗檢測認證市場逐漸開放。
作為重要的市場主體,在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和清晰的行業監管體系下,民營第三方食品檢測認證機構未來在中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