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精益管理能為智能制造帶來什么

時間:2018-10-2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產,是衍生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其核心就是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在工業機器人還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使用的上世紀80年代,精益管理成功幫助許多企業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標。但步入21世紀,在智能制造的時代背景下,精益管理能否再度發揮應有的作用?

【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產,是衍生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其核心就是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在工業機器人還沒有在全球范圍內大規模使用的上世紀80年代,精益管理成功幫助許多企業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標。但步入21世紀,在智能制造的時代背景下,精益管理能否再度發揮應有的作用?

精益管理是智能工廠的基石

埃斯頓智能控制單元事業部總經理朱磊認為,要讓一個工廠具備智能工廠的雛形必須有相應的條件,其中第一個條件就是工廠要具備精益管理,而第二個條件,則是要通過成熟的計算機技術,把精益管理固化到軟件中,構成數字化的基礎。

而在不久前落幕的長三角智造峰會上,一位曾在TRW工作過數十年的參會嘉賓也告訴高工機器人網,很多國內企業,甚至有些日本獨資企業,都并沒有真正做好精益管理。缺乏精益管理的支撐,智能制造只會是“空中樓閣”。

微鏈科技總經理張宇說:“坦白的說,精益管理的概念很早就已經出現了。當年的制造業由于機器人還未普及,主要還是靠人在制造,是人與物還有機械的配合,因此更需要通過精益管理的方式讓三者‘嚙合好’。現在的智能工廠是在精益管理的基礎之上進行延伸的,但是基礎不能丟。試想想,如果一家工廠的管理非常落后,制造水平也很低,想要單純通過增加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就實現智能制造,這是相當不現實的。”

“不過智能化改造對精益管理有促進作用,要想進行智能化改造,工廠就必須具備精益管理的理念。即使真正實現‘關燈工廠’,精益制造這一基礎也必將會被傳承。”他說。

實現精益管理難不難?

“中國企業做精益管理,難度一定會有,特別是需要改變一些既有的觀念和習慣。”勃肯特機器人董事長王岳超曾去一家日本企業參觀,“里面的中國員工每天早上要像日企一樣開早會,開始工作前要擦拭自己的工位和機床,天天如此;辦公室的文件夾,全都按照顏色和優先級排好,工具有固定的位置擺放,所有物品使用完畢要放回原處,一切井然有序。”

“但是現在要讓中國企業去學精益管理,前期成本很高,而且抵觸心理很強,但做這件事情的必要性非常大。”王岳超說,“中國有很多人都在日企和臺企工作,卻遲遲無法把好的習慣帶到中國企業當中,這一方面和企業領導有關,另一方面也有中國企業員工素質的因素在內。”

日本企業也曾經想嘗試用新人替換熟練工人,特別是用人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利潤空間會因此被削弱。據王岳超說,有一家知名的日本減速器企業就辭退了之前的產線工人,并以相對較低的薪金請來了一批年輕人代替,然而那批產品的品質出現了斷崖式下跌,致使企業不得不重新聘請之前的工人。“所以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我一直認為,精益管理管的是人。中國制造業的設備非常優秀,但始終缺乏好的管理模式。”

張宇也認為,在國內,要做好精益管理很難。他說:“中國做精益管理最大的難點就在于人,包括人的理念。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從小在管理,尤其是自我管理上都是比較欠缺的,這是最大的問題。我們去很多工廠,好工廠的工人,人員自我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較強,而這也是企業培養出來的。”

精益管理能為智能制造帶來什么?

當前兩大制造強國——德國和日本,恰好代表了當前制造行業的兩大發展方向:德國制造的設備非常棒,而日本企業則更注重“人”所能發揮的作用。很多日本企業的廠房和設備都不是最新的,但工人的技藝卻很高超;國內則與德國有些類似,有很多好的設備,但沒有德國系統的職業教育,嚴重缺乏優秀的技術工人。假如中國企業能夠將精益管理融會貫通,將對整個制造業帶來巨大提升。

王岳超說,如果中國企業能夠重視精益管理,一定會給整個制造業帶來非常大的收益,產品質量在得到保證的同時,成本也將大幅降低。他說,“日本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和技巧確實很科學,其中更是以豐田為代表。但精益管理是否適合中國,還要從兩方面來看。其一,中國的員工服從性較差;其二,中國的很多企業寧愿花大價錢去購買先進的設備而不愿花錢培訓員工。”

據王岳超介紹,勃肯特曾將自己的員工送至某家日本企業進行學習,回來之后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此外勃肯特還引入了一套全新的質量管理體系,雙管齊下,“產品的品質有了非常大的改善,這說明方法是有用的。”

張宇認為,其實系統集成商是精益制造的重要推廣者,特別是當前還有很多企業處于工業1.0或工業2.0階段。“系統集成商提供的解決方案里其實已經融入了精益管理的內容,只要企業愿意接受這些理念,就能夠快速升級,彎道超車。也正因國內系統集成商往往還要幫助部分制造業企業‘打基礎’,所以工作難度才比較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