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傳感器是未來智能感知時代的重要基礎,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則接近600億美元。目前,我國傳感器芯片市場國有化率不足10%,進口依賴問題較集成電路整體情況更為嚴重。
智能傳感器是人工智能的基石,傳感器發展呈現出根據應用不斷創新、成本持續下降、功能不斷集成、智能化發展及企業系統化布局等趨勢特征,汽車、智能手機是傳感器應用規模較大且集中的領域,物聯網、工業物聯網、醫療健康等領域目前也蓬勃發展。
目前中國車用MEMS產業已經成為整個MEMS傳感器產業增長速度最快的領域。2016年,中國應用汽車領域的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48億美元,2016年-2019年期間,預計汽車智能傳感器市場復合年增長率6.5%,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3億美元。
汽車傳感器呈現寡頭壟斷局面
現有汽車傳感器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經呈現寡頭壟斷局面。汽車MEMS市場為例,第一名Bosch(博世)的市場份額高達30%,前十名廠商的市場份額合計約90%,市場高度集中,幾乎沒有中國的份額。同時,由于汽車電子供應鏈認證周期長,行業壁壘搞,造成產業鏈格局穩定,進入難度極高,建議中國新進廠商關注新興領域。
不只是汽車傳感器,我國智能手機領域的傳感器也幾乎全部采用國外產品,比如華為P9智能手機共采用9顆傳感器,僅MEMS麥克風采用歌爾產品,小米MI5共采用8顆傳感器,全部為國外產品。
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傳感器芯片市場國有化率不足10%,進口依賴問題較集成電路整體情況更為嚴重,國產芯片基本全部為低端產品,本土企業難以參與高端市場競爭。排名前三十的傳感器廠商中,中國僅有歌爾股份、瑞聲科技躋身其中。
此外,我國傳感器產品主要以仿造及二次開發為主,特別是在敏感元件核心技術及生產工藝方面與國外差距較大,新品研制落后近十年,產業化水平落后10-15年。相對于集成電路產業來說,國內MEMS及傳感器企業小而散,產業獲得支持也較少,產業鏈尚不完整,缺少專業的研發和代工平臺,難以對產品開發與生產提供有力支撐。
對此,應該著力建設MEMS及先進傳感器研發中試平臺,為產品早期研發提供硬件平臺保障,為產品技術中試提供有力支撐,解決量產前研發中試平臺難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