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工業4.0(Industry4.0)與智能工廠的需求,不管是為了應付少子化的日本、因應人事成本升高的大陸,都有明顯成長,日本半導體設備廠感受到這個趨勢,也應用物聯網(IoT)技術,推出新的表面黏著(SMT)設備,甚至是系統方案,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
日本工具機大廠,2018年4月才從富士機械制造改名的FUJI,為了給客戶新印象,便強調新事業,以表面黏著設備為核心的整合性自動化生產線事業,Nexim,指出這是該廠智能工廠體系FUJISmartFactory事業的核心;日前,更宣布在Nexim體系中加入圖像處理技術,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水平。
FUJI副社長須原信介表示,表面黏著設備還在不斷進化與自動化,現在該廠推出的新方案,將表面黏著作業的自動化,向前延伸到零組件供應,并向后延伸到模塊的組裝,推出全生產線智能化方案。比起提高單一設備的效率,整條生產線從頭到尾整合,效率提升才能高到讓客戶有感,并積極引進新設備的地步。
同樣強調自家產品全線整合的智能工廠方案,還有雅馬哈發動機(Yamaha),在既有的焊接、黏著,以及測試設備外,現在進一步增加零組件管理部分的自動化,以免為FUJI領先。
相較于強調全線都自力生產的FUJI等廠,日本家電大廠Panasonic重視的則是跨廠合作,不只是跨工廠生產線連網,還有不同廠商的設備連網智慧化,這是因為Panasonic是同時推動家電與工廠的智慧化事業,不可能整間工廠或整個家庭都用該廠產品,比起把客戶綁在自己產品在線,跨廠合作更有意義。
現在Panasonic的智能工廠管理技術,生產流程管理系統PanaCIM-EE、與跨設備單PC管理系統iLNB,開始整合成單一管理系統推出,并邀請其他廠商合作,目標是2020年讓合作廠增加到100家。
Panasonic強調的是包含表面黏著在內的整個工廠、甚至整條生產線管理,而JUKI重視的則是以表面黏著設備為中心的跨廠設備統籌管理,可以利用不同廠商的機器人或自動工具機,組成效能更高的生產線,藉此推銷自身的設備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