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Rethink倒了給協作機器人的啟發: 擴寬市場理解“協作”是關鍵

時間:2018-10-15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協作機器人先驅之一RethinkRobotics于10月4日宣布倒閉,CEO已經通過郵件確認,讓人不由得擔心協作機器人的未來。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協作機器人先驅之一RethinkRobotics于10月4日宣布倒閉,CEO已經通過郵件確認,讓人不由得擔心協作機器人的未來。

反觀國內,剛剛落幕的2018工博會中亮相的協作機器人新品及全新應用場景有近30款之多,讓協作機器人再一次成為展會中的焦點之一,近三年來,協作機器人在展會上的強勁勢頭絲毫未減。

一部分先驅者已經倒下,后來人依舊瘋狂進入協作機器人市場,矛盾的現象讓我們開始思考,協作機器人前景如何。為何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協作機器人不會有太大市場,但每次展會又大放異彩,被眾人當做機器人未來方向之一的協作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中都去哪兒了?討論這個問題,就必須了解為什么協作機器人會如此火爆。

三大特點讓協作機器人成為展會寵兒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1.65萬臺,占工業機器人市場4.3%,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市場規模超過30億元。從2014年到2017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年均復合增速為69%,預計到2020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將達5.0萬臺,市場規模將突破84億元。

高工機器人認為,協作機器人市場異常火爆,與其簡單易用、靈活部署、安全可靠等特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機協同始終是機器人發展的一大方向,而協作機器人恰好可以滿足這一特點,另外相比于傳統的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易用、協作等特點也更容易“講故事”,贏得眾多投資人的青睞。并且,隨著終端企業對柔性生產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機器人在一些環節的確會出現需求難以匹配的現場,給協作機器人留下眾多想象空間。

也有不少人質疑協作機器人的存在價值。“協作的節拍慢跟目前中國工業市場的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不相匹配,想找到市場不會太容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到。有人則稱:“協作機器人的產品設計更多傾向于安全,而犧牲了其他性能。十年過去,市場還沒有接受這樣的產品理念,很可惜。”

這種問題,協作機器人廠商早已想過。協作機器人是工業機器人的分支,但是畢竟產品形態已經有發生變化,它的應用會和工業機器人不重合,也會越走越遠,自然也不存在過分競爭的關系,更多是一種互補。

微鏈機器人總經理張宇反駁道:“協作機器人的方向肯定是沒問題的,很多機器人也都在測試在科研、教育方面,在工業應用的并不多。這并不能說協作機器人不行。如何利用好協作機器人的‘協作’才是關鍵所在。真要在工業中去應用,必須要與人工智能結合,發揮出人機協作的優勢以及價值。”

另外,工業機器人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稱不上廣泛。就3C行業而言,2017中國工業機器人密度僅11臺/萬人,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協作作為工業機器人中的細分產品,體量更小,在終端企業自然不會太多,但大家始終相信協作機器人的廣闊應用前景。

應用場景?工業之外天地寬闊

雖然大家一致看好協作的未來,但Rethink的倒閉再次讓人開始思考,如何發掘協作機器人的新應用場景,將是決定一家協作機器人企業成敗的關鍵。

對于應用場景,鎂伽機器人CMO喬志新指出:“鎂伽目前專注于三個領域:生命科學、工業(電子制造)、新零售。不過鎂伽看似多點布局,其實有所側重,那就是生命科學。目前來看,傳統工業肯定是最大的市場,接受程度也最高,市場教育成本比較低,但起量沒有這么快,工業之外天地廣闊。協作機器人的廣闊應用絕對不止在工業,甚至,我們認為協作的主戰場不在工業。”

梅卡曼德CEO邵天蘭則認為,協作機器人一定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拓寬應用場景。“前兩年很多廠家還在展示拖動示教之類的功能,今年領先的廠家,比如UR,重心已經轉向貼近應用,一口氣展示了14個工作站模擬真實工作環境,我們的3D視覺涂膠也在其中,其他展出協作機器人的廠家也類似。”

“協作機器人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已逐漸通過了市場教育,現階段大家的重心是找到適合協作機器人的場景,將市場真正打開。”他進一步說道:“如果協作機器人只是被拿來干傳統機器人一樣的工作,那么優勢發揮不出來,當然銷量也起不來。”

安川廣田博康部長同樣表示,現在機器人的使用方式正在發生轉變,安川在思考如何將人的聽覺、視覺、觸覺等感知引進到機器人當中,無需示教,機器人通過接收信息自行判斷,從而做到真正的智能。

隨著協作機器人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寬。雖然工業領域更容易立足,但ToC市場的廣度更大、外延也更大,協作機器人也都在努力探索市場。“不過目前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還是在工業領域真正能人機協作的場景,利用人視覺、力傳感來完成一些復雜的操作。未來一段時間內,會逐漸擴展到醫療、新零售等行業,社會有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張宇直言。

擴寬市場理解“協作”是關鍵

如何讓協作機器人變得更智能,讓終端企業明白它與傳統機器人的區別,更符合終端市場的應用需求,才是協作機器人企業真正需要思考的。高工產研研究院院長羅煥塔直言“很多國內企業并沒有理解這款創新性產品就開始進入,我已經勸阻超過10家企業涉足協作機器人。”

喬志新同樣指出“技術好和產品好是兩回事,很多人搞不清楚,甚至業界很多人都是如此。”

目前越來越多的協作機器人企業開始認識到這一點,艾利特CTO孫愷說到:“艾利特下一步開始關注行業了,而不再是某一種本體本身。行業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而不是把協作機器人硬往各種行業里塞。”

孫愷進一步表示:“目前協作機器人量沒有起來,還是因為沒有一款足夠驚艷、可量產的產品。目前在智能化方面做得都還不夠。但我們相信明年會有更多國內企業加入,良性競爭是一個方向發展壯大的重要過程。”

關于未來協作機器人的未來,高工機器人認為,雖然短時間內,協作不會有質變發生,兩三年還不足以把所有的點鋪開。但協作的應用場景比傳統工業機器人更廣闊。

“如果說,機器人行業的未來如果是萬里長征的話,目前大家走的也就幾千米,未來大有可期。”張宇對未來充滿信心。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