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紡織機械是紡織工業的生產手段和物質基礎,其技術水平、質量和制造成本直接關系到紡織工業的發展,大致上,紡織機械涵蓋的范圍有:紡紗機械、織造機械、針織機械、染整機械、化纖及非織造布機械等。隨著當前全球紡織品貿易正面臨著環境保護、勞動力成本、貿易壁壘等嚴峻挑戰,使得上游紡織機械行業對其他一些工業領域的依存度提升,期望借助更多先進技術來促進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其中也包括工控自動化行業。
根據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今年8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紡織機械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56.26億元,同比增長16.02%,比上年同期提升3.28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為31.81億元,同比增長19.56%;資產總額為1031.14億元,同比增長9.62%,比上年同期提升了3.96個百分點,整體行業運行趨勢平穩。但與此同時,由于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企業招工困難,令到國內紡織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升級壓力,一些企業不得不進行自動化、數控化改造。
降本增效,改善紡織工藝
在目前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提升紡織機械自動化技術水平是最主要的關鍵技術之一。中國紡機生產面臨著全球化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促使紡機和紡機自動化技術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包括變頻調速技術、運動控制技術、可編程控制技術、以太網現場總線技術等在內的先進科技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在紡織機械行業。
例如,電耗是紡織生產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采用變頻節能改造已成為紡織行業降低染紗能耗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有效途徑,變頻器產品在節能、提升設備性能、改善紡織工藝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從實際生產環節來看,如今的變頻器已被應用于紡紗機械中幾乎各個工序的設備上,例如開清棉機、梳棉機、條卷機、精梳機、并條機、粗紗機、細紗機和絡簡機等等。而在織造機械中,變頻器則已在漿紗機、整經機等設備上得到了應用;另外,針織機、無紡布、化纖機械、印染機械上也大量采用了交流變頻器產品;并且粗紗機、細紗機、絡筒機及各種化纖機械都已經使用了多傳動技術,現場總線技術、共直流母線技術、嵌入式控制技術及多核控制技術的運用,令變頻器的功能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可依據用戶需求集成多種控制功能,也拓寬了變頻器在紡織行業的應用空間。
智能化生產需求迫切
經過近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紡織工業在全球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具備發展智能制造的先決條件。根據國家《紡織工業“十三五”規劃》,中國紡織行業將要建立紡紗、化纖長絲、針織、印染、非織造布、服裝6條智能示范生產線和一個機織智能生產車間。但總體來看,現階段,紡織產業鏈長,各生產環節智能制造的發展進展參差不齊,大多數國內紡織企業僅僅只是實現了自動化、數控化和信息化,而離真正智能化的要求還相距甚遠。
以紡紗機械為例,這是中國紡織界規模最大、和世界水平最接近的一個行業,在智能制造方面紡紗機械也是目前發展較為成熟的領域,已建有多條示范線。而在紡織織造設備領域,建設智能制造車間,要重點解決不同品牌、類型、型號等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及互操作問題,例如圓機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未來通過圓機裝備互聯互通,布面疵點在線檢測打標,柔性物流配送、行業專用機器人開發等實現“機器換人”,構建工廠互聯互通平臺,實現信息在線采集、質量在線檢測,通過工廠信息化、數字化,實現大數據挖掘。在化纖行業,其對智能化的需求包括:如何按照智能工廠的整體設計要求,結合化纖工藝流程改進,實現效率、品種、品質同步提升;如何對紡絲清板、組件拆卸、POY上絲等關鍵工序環節有針對性的突破;如何搭建企業自己的大數據應用及平臺等等。
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于產品設計、織造、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旨在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減少資源消耗,推動制造業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最終達到提高中國紡織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綜合競爭力的目標。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在產業轉移、棉花政策、國內織造成本上揚等眾多因素的驅動下,未來一段時期紡織機械行業的發展走勢仍有不確定性;另外,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構想的實施,國內對“一帶一路”地區的紡織機械出口市場也值得保持密切關注。以智能制造為基礎、促進紡織業做強,將是下一階段紡織機械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工控自動化企業應積極投身于這股建設洪流中,在關鍵部件層面為紡織機械的智能化升級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