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技術前沿】 在無人駕駛領域,今天人們已經不再滿足于僅僅從車輛自身的技術、軟硬件的更新等來加強無人駕駛汽車上路的安全性,更多的企業開始另辟蹊徑嘗試通過構建智能道路,讓道路“說話”,從而幫助汽車更好的定位,觀察道路情況,躲避障礙物等。這相當于是請了一個外援,不再讓汽車孤軍奮戰,極大地加強了無人駕駛汽車行駛的安全性。
所謂車路協同,更直觀地說就是把所有的車輛、行人、道路設施,例如紅綠燈等全部納入到一張由數據織成的網中,并利用技術的分析能力將所有信息整合,讓行駛的車輛可以實時了解其他車輛和行人的行駛狀況,例如其他車輛的位置、行駛速度和方向等,極大地提高車輛行駛的安全性,讓道路更加安全智能高效環保。
車路協同聽起來讓人神往,可是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也是一項大工程。很多人對此會有疑問,為什么在無人駕駛技術尚未成熟之時就開始鋪就智能道路,布局車路協同是不是一種超前?各巨頭選擇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無人駕駛系統經過多年的研究路測,如今已經具備上路行駛的技術,但是卻遲遲無法進行城市公開道路運行。這是因為當前只依靠智能單車并不能完全解決視覺盲點的問題,在傳感器未探測到的道路上,即便前方已經發生了車禍,可是因為不在傳感器的感知范圍之內,很難提前做好調換線路的準備。如果利用車路協同技術,這類情況就能得到很好地解決,因為整條道路上發生的事情,你都可以預先知曉,并及時做出反應。
選擇車路協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成本的問題。為了保障安全,無人駕駛汽車都配備有多種傳感器設備,可是傳感器成本高昂,且需要不斷進行技術更新,即便是這樣,也難以百分百確保行車人的安全,因此安全高效的車路協同技術開始被更多的科技企業關注。
對于車路協同技術,清華大學姚丹亞教授也有自己的看法。多年從事智能交通研究的姚丹亞教授認為車路協同這個未來的新型交通運行模式可以保證交通安全,成為保障人們出行舒適和暢通的重要方式。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胡曉明也表示,路是人類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互聯網是信息時代的基礎設施,這兩大基礎設施進行交匯融合,可以打造出一條具有智能化的高速公路,造福人類。
現在阿里正在通過和交通運輸部公路院合作,推進道路數字化,讓車路協同方案盡快落地,為我們打造一個智能高效的交通場景。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交通事故數量和交通擁堵都會極大減少,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