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市場分析】 跨國品牌緊鑼密鼓地布局,2020年或將成為競爭關鍵節點
新能源車作為我國汽車行業眾所周知的藍海,目前自主品牌已經成為新能源車終端市場上的主要力量。不過面對這片藍海,合資、進口品牌聲勢較弱。其實跨國品牌也并非熟視無睹,并且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布局。從目前多個合資、進口品牌公布的戰略來看,2020年或會成為新能源車競爭的一個關鍵節點。
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9萬輛和10.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9%和49.5%。累計方面,2018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0.7萬輛和60.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4%和88%。
2018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跨國品牌進入新能源車賽道
從目前新能源車終端市場的銷量來看,自主品牌確實是主力軍,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都被其占據。畢竟目前合資品牌與進口品牌在新能源車型的數量上還遠不及自主品牌。
難道說這些在中國汽車市場一直強勢的跨國車企甘于落后了?當然不是。只不過從戰略布局的時間上看,步伐確實比自主品牌慢一些。從新車的推出速度來看,今年是合資品牌密集推出新能源車的一年。如東風日產以軒逸·純電為起點,計劃未來3年內將導入日產技術,并力爭在3年內實現電動化核心零部件100%國產化。還有廣汽三菱、廣汽豐田這些“廣字頭”的合資品牌,目前首先導入廣汽傳祺GS4PHEV為原型的新能源車,成為業界創新之舉,也是新能源市場的一個特色打法。此外還有長安福特、上汽通用別克等合資品牌,以及以寶馬i為代表的豪華品牌也都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車型,只是數量不多。
新能源車市場推出新競爭態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性能的不斷提升和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出,對消費者來說,2020至2025年將出現新能源汽車的最佳購買時間點。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800萬輛,而燃油車銷量則會達到峰值(約3200萬輛),之后將經歷斷崖式下滑,預計到2030年燃油車銷量將跌至2000萬輛。
要與自主品牌共同爭奪新能源車市場,國產化已經成為各大跨國品牌的共識,更多的是以2020年前后作為關鍵節點。屆時,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車市場開始進入新車密集推出的新競爭態勢。
相關政策利好發展,2020年或成競爭關鍵節點
從整體情況來看,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后補貼時代”,行業淘汰加速;再加上“雙積分”新政時代來臨,進一步刺激各品牌廠商關于新能源市場的爭奪。新能源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全面重塑。
與眾多跨國品牌所制定的戰略時間點接近,2020年或許將會成為新能源車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新能源車將按“S形”曲線發展,并經歷引入期、發展期、成熟期、平穩期四個階段,借助中國乘用車發展軌跡,初步確定新能源車將在2020年后進入發展期,并于2030年左右達到發展中點。
作為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因素,相關政策必不可少,其中有鼓勵也有嚴格的淘汰機制。首先,產業政策對消費者購車給予了極大的鼓勵,包括免車船稅、免購置稅,以及購車享受補貼,以及比燃油車多5%的貸款比例等等。特別是“雙積分”的推動,也是新能源車未來幾年即將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據政策規定,2019年與2020年國家對車企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和12%。乘用車企業由平均燃料消耗量所產生的負積分需要通過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償歸零。如果不在接下來這場新能源車競賽中勝出的話,這些車企就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2020年前后也是發展新能源車非常關鍵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