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據外媒報道稱,在人們見證了人工智能為傳統行業進行數字化革新帶來新希望的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必將釋放出中國實體經濟的巨大潛力。
與主流人工智能視覺應用不同,人工智能程序在商品識別方面尚處早期發展階段,作為全球首個提出“商品識別”概念的人工智能創新企業——碼隆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黃鼎隆表示,“到目前為止,與人工智能面部識別相關的業務已經獲得了可觀的收入,但對于商品識別部門來說,還需要耐心、努力和專注。不過商品識別成功可行后將會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p>
“企業在進軍中國垂直領域上具有重大優勢。舉例來說,全球近一半的服裝都是在中國生產的,這個過程中涉及設計、原材料、制造和物流,在這些過程可將產生海量的數據,這是深入人工智能學習的基礎。這為傳統行業賦予了新的活力,同時這也是工業4.0時代的開端。”黃鼎隆說。
此外,人工智能對于解決傳統行業復雜系統、多約束條件下的生產問題展現出了明顯優勢。
以飛機制造行業為例。8大主要系統、28個關鍵協調界面、33種關鍵功能、450萬個零件……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魏應彪在論壇上列出了一系列數字,以說明飛機設計之復雜。大飛機被稱為“工業皇冠”。海量的數據、頻繁的人機交互、高度復雜的算法軟件系統,這些為飛機制造帶來了智能制造的場景需求。
在談到AI面臨的問題和前景時,東軟集團(NeusoftGroup)董事長劉積仁表示,醫療是人工智能最能發揮作用的的領域,也最能讓社會大眾感受到變化。人工智能不需要比現在的最好的醫生做得更好,而是要幫助差的醫生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