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停止圈錢!汽車產業投資“新規則”落地在即

時間:2018-09-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司長年勇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將發布實施。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新能源產業盲目擴張、投機取巧的行業亂象即將得到遏制。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協調司司長年勇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將發布實施。

據介紹,文件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導向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提高資本配置效率,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將發揮規范管理的作用,在堅持簡單放權,深化改革的同時,嚴格產業投資項目管理標準,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無獨有偶,就在這一信息發布兩天后,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發布了《特別公示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第1批)》企業清單,共有3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因停產12個月及以上未生產新能源產品上榜。按照規定,相關企業在7天內如未能通過工信部的核查,將被撤銷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種種跡象表明,新能源行業的監管已經開始進入嚴苛期,優勝劣汰的大幕即將拉開。

虛假繁榮

從表面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在世界領先。但事實上,“產銷總量只有3%的新能源汽車卻分散在200多家汽車企業。”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續超前說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前7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逼近50萬輛,同比增長97.1%。

隨著產業規模增長擴大,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顯現。

續超前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產業比較分散,產品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缺少明星車型和國際高端品牌。“而產業卻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指出,一些低水平企業采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

此前由于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管理規則不全,一些不具備技術實力、造車目的不純的企業一擁而上,也致使新能源汽車產業還未發展起來,產能就已經嚴重過剩。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發布的全國各地的規劃產能就接近1200萬輛,涉及投資4000多億元。2018年,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事實上,在目前200余家新能源造車企業中,僅有15家具備新能源造車資質。而不少企業為了盡快實現量產及銷售,紛紛開始鉆政策“漏洞”,選擇代工廠或者借殼買資質。而在具備造車資質的15家企業中,僅有6家目前有車在售。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此前指出,“有些企業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著‘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

這與政府扶持優質企業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為了制定出更有效的規則,從2017年5月22日起,發改委暫停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工作。

行業升級

隨著《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出臺進入倒計時,以上問題將有望得到徹底改善。而新能源生產資質的審核也有望重新開放。

在《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中,對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包括投資區域、建設規模、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生產范圍、燃料電池標準以及擴能范圍等。

具體來看,《意見稿》第四章第十五條規定,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不得在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或是存在同產品類別新能源汽車僵尸資質,或是現有同產品類別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產量未達到建設規模的80%的省份建設。也就是說,對于部分地方政府保護本地企業的現象,即將被打破。

而針對產能擴張的現象,《意見稿》中對于燃油汽車投資項目提出了嚴苛的擴產限定,并對新能源投資項目提出了量化的條件。要求新建的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項目要有純電動汽車持續開發能力,純電動乘用車建設規模不低于10萬輛,純電動商用車不低于5000輛。

更值得一提的是,《意見稿》第一條便指出,“所有股東在項目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前,不得撤出股本。”

這也就意味著,想要利用新能源汽車項目成為非法集資溫床的“夢想”即將破碎。而對于一些準備就緒,且一直在等待資質審批大門重新打開的新能源車企來說,則是良好信號。

除此之外,淘汰落后產能、清理僵尸企業的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截止5月,工信部已經發布了3批《特別公示車輛生產企業》公告,督促落后的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轉型升級。而針對新能源企業的特別公示,從9月3日起也正式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布的停產12個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名單中甚至包括了廣汽本田、東風雪鐵龍、長安鈴木、凱翼等品牌。按照規定,督促相關企業在9月9日公示期結束前及時補充數據,不能保持準入條件或破產的企業,將被撤銷資質。

此外,“我們著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大了一致性監督檢查的力度,依法依規處罰了一些違法違規的企業。”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瞿國春如是說。與此同時,“安全性是我們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保持的底線。”瞿國春強調,在新能源產品監督檢查力度方面,工信部會推進強制性國家標準制度制定,并加大管理,切實提升產品安全性能。

對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產品準入,瞿國春表示,《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許可管理辦法》目前正在持續的修改完善,預計年內推出,為智能網聯汽車等創新產品進入公告做好鋪墊工作。

事實上,2018年已經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監管政策的調控大年。包括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發改委以及商務部等相關權威政府部門,紛紛傳遞出了明確的政策導向,力求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實施嚴管以及推進工作。

“中國汽車產業既面臨重大挑戰,也面臨重大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年勇如是說。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