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人物專訪】 當前,中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在這樣的趨勢下,國際品牌廠商如何在保持技術優勢的前提下為市場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國內品牌如何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基礎上提升產品性能?這些都是業內各大廠商必須面臨的挑戰。
宜科(天津)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虹
智能制造的發展離不開工業機器人及運動控制系統的技術提升,同時對于網絡化、集成化的自動化元器件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為了滿足精益加工的應用需求,市場需要柔性化、智能化的運控系統和配套的電子元器件。
今年上半年,宜科延續“自動化+信息化+物聯網”的戰略思路,不斷追求產品技術的創新和升級。
在編碼器方面,第二代絕對值多圈編碼器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宜科制定了兩個發展重心:一是為位置控制領域提供高精度、高性價比的絕對值編碼器產品,二是為運動控制領域提供高精度、高轉速、高性價比的配套產品方案,希望發展成為這兩個領域主要的本土化產品供應商,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支持,同時結合先進的技術平臺和豐富的行業經驗,為客戶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在總線與連接系統方面,宜科依據市場需求推出了全新的緊湊型現場總線模塊以及全新多標簽掃描RFIDQ240讀寫頭。該讀寫頭具備每秒掃描400張標簽的快速處理能力,以太網輸出接口可直接與工業互聯網平臺進行連接,從而使標簽信息能夠被遠程訪問,實現了工業互聯網技術與自動化產品的完美融合。
在傳感器方面,宜科近兩年的研發重點是光電產品,陸續推出了OSM60和OSM70中距離激光傳感器,采用最新設計的芯片算法來提高產品的測量值及測量的可靠性,通過豐富的接口電路提供更多通訊方式,廣泛應用于汽車、物流、冶金等工業制造領域。通過不斷豐富的產品線,宜科希望盡快實現光電傳感器產品的全品類供應,彌補民族企業在相關技術上的缺失。
與此同時,宜科通過多年來對智能制造的應用實踐與總結,在利用感知技術對各類生產要素進行實時高效采集的基礎上,開始思考如何讓數據流動網絡化,并深度挖掘數據價值。今年,宜科推出了IoTHubTM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能夠基于工業互聯網邊緣采集智能終端提供的豐富協議接口,將工業現場的數據進行匯總,并結合PaaS層的數據分析系統進行有序化處理,隨后基于企業自身的痛點和需求,將數據進行重組和關聯,并利用Saas層的工業APP技術實現監控、報警等應用。
此外,依托于天津市自動化與信息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宜科投資建成了宜科·賽達智能制造綜合運營平臺。該平臺創造性地實現了機械、電氣、信息三位一體化,通過真實的智能制造示范產線,完整地展示出智能制造的九大核心技術,集示范、測評、咨詢、培訓四大功能于一體,可針對目前制造業轉型升級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與痛點,提供完善的測評、咨詢、頂層設計、培訓服務,直至落地實施的技術支撐。平臺目前已接待來訪人員超過1000人,開展智能制造培訓活動10余場,其間受到來自政府、媒體等各界的重視和關注,多位市、區級領導蒞臨參觀指導,榮獲“智造示范獎”等多個獎項。
在今年的工博會上,宜科將通過靜態產品與動態演示臺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成績,并在展會現場召開媒體發布會,借助工博會的契機介紹和呈現宜科的工業互聯網理念以及IoTHubTM賦能平臺技術在搭建“數據云梯”的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展望未來,宜科將以領先的技術成就和不懈的創新追求,幫助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加速智能制造進程,成為中國“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領域當之無愧的引領者與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