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邁瑞醫療獲IPO批文 高端醫療器械進口替代有望加速

時間:2018-09-1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9月7日,證監會核準公布了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邁瑞醫療”)深交所創業板首發申請。

【中國傳動網 企業動態】 9月7日,證監會核準公布了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邁瑞醫療”)深交所創業板首發申請。

招股書顯示,邁瑞醫療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研發、制造、營銷及服務,是中國最大、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及解決方案供應商,產品覆蓋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主要領域。2015年-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13億元、90.32億元、111.74億元,實現凈利潤9.41億元、16.12億元、26.01億元。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信息,邁瑞醫療和天風證券2家企業融資總額不超過69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根據證券業協會披露的信息,天風證券2017年凈利潤5.4億元,而截至2017年底凈資產為99.9億元,而目前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資本市場服務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17倍左右,天風證券此次發行價格對應的估值或將超過行業平均市盈率,募集資金金額或在10億元左右;據此來推算,邁瑞醫療此次IPO募集資金金額可能會在59億左右。

基層醫療市場加速擴容,邁瑞醫療等國產龍頭受益

8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要求有序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及康復、護理等機構參與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推進智慧醫院和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診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天風證券對此分析稱,根據行業調研和衛計委數據監控,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比預期推行速度快,由此帶來的增量市場加速擴容趨勢將更為顯著。國產醫療設備主要目標客戶群還集中在二級及以下醫院,基層蛋糕變大,會持續利好國產品牌。

機構人士也表示,基層醫療機構有望迎來較大規模的設備補齊,給國產醫療器械帶來巨大市場空間。而剛剛獲得批文的醫療器械龍頭邁瑞醫療,借助政策東風,投資價值更加凸顯。

從國內來看,邁瑞醫療2017年營業收入111.74億元,為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生產商。在Qmed根據標普旗下的S&PCapitalIQ數據庫列出的2015年全球醫療器械百強排行中,公司是前50名中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而在近日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2018年全球挑戰者榜單》中,邁瑞醫療是入選的全球100家新興經濟體代表性企業中唯一一家醫療器械企業,這也是邁瑞醫療自2013年首次上榜以來連續第四次登上全球挑戰者榜單。

根據Wind數據統計,目前A股醫療器械行業平均市盈率為55倍。據此估算,邁瑞醫療上市后市值有望突破1400億元。中泰證券指出,邁瑞醫療作為國內標桿性的醫療器械龍頭企業,回歸A股上市有望重構目前醫療器械行業整體估值體系,品牌化、規模化的器械龍頭企業價值有望被重新認知。

內外政策環境共振,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

今年3月,美國以高額關稅打響貿易戰第一槍。天風證券指出,國產高端醫療器械已經具備和進口品牌同臺競爭的優勢,此次貿易戰將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國產替代,從大趨勢上來看,在內部變革和外部沖擊疊加的影響中,國產高端醫療器械迎發展良機。

天風證券的這一判斷代表了當前券商中的主流觀點。財通證券也表示,近期發布《醫療器械標準規劃(2018—2020年)》,進一步提高了相關標準體系逐步向國際接軌、推動器械的創新發展,體外診斷、醫療影像設備等多領域正加快研發高端創新醫療器械及開展進口替代。

資料顯示,邁瑞醫療的體外診斷產品品類齊全,2017年實現營收37.41億元,穩居國產體外診斷企業首位;而同期醫學影像類產品實現營收29.35億元,其中彩超產品21.23億元。廣證恒生發表研報稱,邁瑞醫療作為國產IVD第一梯隊企業,化學發光儀器性能媲美國際巨頭,流水線渠道下沉實現進口替代,未來IVD板塊有望維持25-30%高增長;而目前高端彩超市場國產化率不足10%,進口替代空間巨大,邁瑞醫療的影像產品打破國外的專利封鎖和技術壟斷,產品臨床應用效果媲美主流進口設備,公司高端超聲Resona7已經進入銷售成熟期,預計未來彩超產品有望維持25-30%的高速增長。

邁瑞醫療早期以海外為目標市場,與很多出口企業不同,并沒有走OEM貼牌的路徑,而是直接以自主品牌進行銷售。目前,其已建立起以“美國+中國”為核心的全球化研發平臺,全球布局八大研發中心,分布在深圳、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硅谷、新澤西和西雅圖。邁瑞醫療每年的研發投入占整體營收的10%,其中2017年研發費用超10億,遠超A股同行醫療器械企業。

天風證券指出,隨著我國民族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挑戰,進口品牌無力應對中低端市場份額的丟失,而逐步將市場聚焦在頭部的超高端市場,釋放出更多的空間,國產企業的有效空間不斷擴容,隨著規模的提升,國內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從而形成國產替代的良性循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