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動網 技術前沿】 科學家們通過利用振蕩磁場可以將重疊的帶狀物和成簇的塊狀物重新配置成納米群的形狀。香港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控制納米機器人的新方法,這種開創性的方法模擬了自然群體行為,這是可以使血栓治療取得重大進展的第一步。
納米機器人是極小的機器人或機器,以納米為單位,相當于一米的十億分之一。它們可用于完成納米級的機械任務,例如具有精確性和移動性地移動分子。
由香港中文大學的副教授LiZhang領導的科學家團隊,設計并實施了一項利用振蕩磁場來創建高重組性的帶狀群的納米機器人的策略,由數百萬個磁性納米粒子組成,每一個納米粒子的寬度都小于1微米,長度小于紅細胞的五分之一。
隨著程序員調整所施加的磁場,納米機器人群能夠執行各種范圍的結構變化,包括擴展、收縮、分裂和合并,所有這些都具有高度的準確性。
Zhang的調查結果曾在8月份的《自然科學》雜志上發表,他告訴CNN:“這個高度的重組性是一項重大的發現。納米機器人群可以在高速的狀態下被控制和運行,而這是前所未有的。”
最重要的是,這些納米機器人的復雜變換可以在人類和動物的生命體系內完成。
外科醫生希望可以操縱納米機器人來穿過器官和血管內的高度密集的空間,從而使納米機器人能夠分解血液凝塊并協助將靶向藥物輸送到細胞。
對于其潛在的醫療應用,納米機器人主要處于生產的研發階段,因為人體測試的法規很嚴格,所以納米機器人在人類上的臨床試驗尚未得到批準。
Zhang的團隊會繼續與醫療團隊合作,探索納米機器人在臨床領域的潛力。尤其是納米機器人可以通過操縱胃腸道來用于解決胃腸疾病。
Zhang說:“我和來自香港威爾士親王醫院的醫生一起合作,我希望我們能夠在五年內將納米機器人技術轉化為臨床應用。我們現在正在動物身上進行研究。”
Zhang的項目的目標之一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發現的群體行為,其中群體可以互動并實現個體群無法做到的事情。比如,鳥類、魚類、昆蟲甚至細菌都表現出群體行為。
張說,這個項目也受到了電影和流行文化中的納米機器人的影響。
Zhang說:“其中一部電影就是超能陸戰隊,展現了一些與微型機器人群有關的概念。另一部電影是變形金剛,展示了機器狗是如何通過部署成千上萬的小型球體機器人來侵入基地。”
當然,納米機器人的應用仍然存在局限性。例如,由于血流速度很快,它們不能在心臟中使用,這會立即沖走機器人。
“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到當前對納米機器人的限制,”張說,“但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更多地關注納米機器人的研究......這令人感到非常興奮。”
“我總是告訴我的學生,‘我們一起工作,冒險,因為我們仍在不斷地學習。我們將會見證未來所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