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AI機器人將掀起大躍進,2020年四成五機器人技術將有所突破

時間:2018-09-0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在2017年底,IDCFutureScape發布了關于機器人的十大趨勢預測,包括:(1)時至2019年,機器人使用量將增加3分之1,尤其高科技制造產業當中至少6成業者,皆會導入工業機器人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在去年(2017),沙烏地阿拉怕首開先例,特別頒發公民權予人工智能(AI)機器人蘇菲亞(Sophia),此舉并非僅是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趣聞,背后蘊藏深層意義,象征今后AI機器人在人類世界所扮演的角色,勢必愈來愈吃重。

Sophia系誕生于2015年4月9日,由美國的漢森機器人公司(HansonRobotics)所催生,其身上共計配備了4個攝影機,分布于雙眼與胸前,號稱可做出超過200種表情,只因如同前述她的雙眼中帶有攝影機,再搭配運算程序,因而使她能辦識人臉,得以與一般人進行眼神交流。

亞馬遜于2012年斥資7.75億美元購并KivaSystem,將之整編為旗下機器人部門AmazonRobotics,成為電商業界應用倉儲機器人的先驅。(來源:WonderfulEngineering)

除此之外,Sophia的大腦、眼睛乃至皮膚底層,皆布滿十分精密的電路及儀器,共計有多達逾60個控制元件,因此她有能力展現堪稱細致的臉部表情,甚至可以藉助Google語音辨識系統,得以理解對方人類的談話內容,同時也能記住彼此互動過程;換言之,盡管Sophia本質上仍為機器人,但欲與人類對視并對話,已不成問題。

而在今年(2018)的7月,家喻戶曉的Sophia應邀來臺灣參與一場數碼創新論壇,與幾位專家同臺進行座談,不僅當場展現流利的交談能力,也不時做出諸如眨眼、微笑、皺眉等面部表情,擬真度之高,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如同論壇當中一位專家所言,現今有許多新興科技,正在以超乎人類想象的速度,迅速地翻轉你我的生活型態與商業模式,這些科技包含了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云端運算、大數據、物聯網(IoT)、區塊鏈、AR/VR/MR等等,當然還包括機器人。

特別是結合了AI的機器人,更扮演著顛覆未來人類世界的關鍵要角之一,一方面有些AI機器人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環境,譬如照護機器人、迎賓機器人、理財機器人等等,可統稱為服務型機器人,另一方面,當然也有足以大幅拉升生產效率的工業機器人。

2020年四成五機器人至少擁有一項智能功能

在2017年底,IDCFutureScape發布了關于機器人的十大趨勢預測,包括:(1)時至2019年,機器人使用量將增加3分之1,尤其高科技制造產業當中至少6成業者,皆會導入工業機器人;(2)時至2020年,有45%比重的新安裝機器人,至少備配了一項智能功能,比方說預測分析、自我診斷、健康狀況意識、同儕學習、自主認知等等。

(3)到了2021年,肩負監督與協調等功能任務的智能機器人可望現身,有助于提升工業機器人整體效率達30%;(4)到了2021年,3成的高科技制造商將部署CPS網絡物理機器人系統,可望使生產力提升10?20%;(5)時至2020年,全球移動安全機器人市規模場可望成長3倍,旨在強化人類安全,其中又有30%的移動安全機器人將搭配部署無人機。

另5個趨勢包含:(6)待至2019年,25%移動機器人的部署,將透過諸如增加模塊化部件的方式,以期在同一移動平臺上實現多種用途,繼而協助提升30%生產力與效率;(7)到了2020年,全球前百大的家零售商當中約三成比例,將在門店里頭采用或試用機器人,可望因而降低約莫兩成的訂單處理成本。

(8)時至2021年,綜觀全球部署的移動機器人當中,將有45%透過「機器人即服務」(Robotasaservice;Raas)的形式所產生,以利用戶能靈活因應實際需求的變化,快速擴大或縮小機器人使用量,并將機器人布建成本從資本支出轉向營運費用。

(9)針對無人機相關軟硬件與服務方面的部署,將有助于石油、天然氣或煤炭等開采地區的基礎設施規劃,此外也能用于監測廣達數千英畝的農作物,預估整個產業價值將在2020年達到1億美元之譜;(10)待至2021年,消費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可望翻倍增長,惟新一代基于AI的機器人,將逐步減少對于實體任務的關注,轉而參與家庭成員的教學與互動,意在深入走進家庭,協助提升人類生活質量。

細究前述關于機器人的趨勢預言,不乏一些值得產業界密切關注的亮點,其一即是第一項預測所指內容,6成高科技制造型企業將在2019年導入工業機器人,專家預期,此一趨勢將對IT產業造成顯著影響,只因機器人應用的拓展過程,殷切需要IT的支持。

特別在于信息安全部份,試想當愈來愈多工業機器人被布建于企業IT與OT系統,萬一工業機器人遭到黑客覬覦并成功感染,從而在IT與OT環境中橫向擴散,后果著實不堪設想,故而企業必須隨時評估資安風險,不斷檢討當下資安政策的妥適性。

另一焦點,則出現在第二項預言,意即2020年時將有4成5比例的新安裝機器人,至少配置一項智能功能,這個趨勢的后續影響力無疑更大,首先企業會因為利用AI、資料分析、M2M等技術建構機器人,以致帶來最大化生產力,從而大幅縮短對于機器人的投資回報時間,其次企業IT單位必須協助確保資料的質量、可用性與安全性,俾使企業無后顧之憂推展大數據分析。

AI與機器人相互扶持帶動彼此技術大躍進

無獨有偶,其它知名的研究調查機構,包括BCG(波士頓顧問公司)、Tractica及Technavio,也不約而同對于全球機器人市場做出樂觀預測。其中Tractica認為,機器人已成為AI發展的溫床,相對而言,隨著AI日益精進,亦將回過頭來帶動機器人技術的進化,并預估連同自駕車、AI與機器人,2022年整體產值上看2,370億美元。

而Technavio預估到2021年,全球自主移動機器人市場將呈現14%年均復合成長率,小型移動機器人是推動整體產值增長的關鍵族群,這些機器人普遍用在醫療保健、汽車、食品飲料、石油天然氣等垂直應用領域,體積愈來愈小,愈來愈能適應各種惡劣嚴苛的環境,執行任務的能力也愈來愈強。

BCG則預估從現在起一直到2025年,伴隨機器人在零售、物流、醫療、食品加工、礦業、農業等諸多領域遍地開花且趨于普及,將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扶搖直上攀升到870億美元,比起2015年大增逾2.6倍。

該機構并指亞馬遜為此波機器人革命浪潮中,因為其于2012年斥資7.75億美元購并KivaSystem,并將之整編為旗下機器人部門AmazonRobotics,隨后大舉部署倉儲機器人,大幅提升倉儲作業效能,也讓其余電商意識到倉儲機器人的重要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