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紫光趙偉國再次向高通“開炮”,瓴盛給的壓力太大了?

時間:2018-08-3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我們的芯片針對50到100美元的手機,瓴盛專門做100美元的手機。”趙偉國說。

“我們的芯片針對50到100美元的手機,瓴盛專門做100美元的手機。”趙偉國說。]

“跨國公司應該更有遠見,給中國企業一口飯吃。”最近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再次向高通“開炮”。

起因是紫光展銳專注的低端芯片本身利潤低,錯失4G第一波紅利的展銳近年營收并不理想,但同時又將面臨來自高通與大唐合資成立的瓴盛的壓力。“我們的芯片針對50到100美元的手機,瓴盛專門做100美元的手機。”趙偉國說。

展銳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內部員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展銳)本身表現不好的情況下,還被別人捅一刀,你說能好受嗎?”

于2018年1月正式完成整合的紫光展銳,是紫光集團在芯片設計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環。2013年和2014年,紫光集團分別以18億美元和9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展訊通信和銳迪科的收購,兩家公司隨后從納斯達克退市。

面向未來,紫光希望借5G改變現有的手機芯片格局。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紫光展銳CEO曾學忠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等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希望在5G領域能夠與全球頂級的行業巨頭站在同一起跑線”。

5G帶來新機會

5G對芯片產業的拉動不可小視。在談到芯片發展的新機遇時,中國“核高基”重大專項副總工程師、聯想研究院副院長杜曉黎指出,“原來3G出來之后,活生生造出一個智能終端產業。現在5G終端應用普及比3G大得多,革命性更大。”

根據規劃,中國在2019年下半年將初步具備商用條件。從2G跟跑、3G突破、4G同步到5G謀求領跑者的發展,中國通信行業經歷了快速發展,也給上下游產業鏈帶來全新的機會。

曾學忠稱,3G、4G造就了中國的網絡企業,從4G開始這些企業逐步升級。中國手機企業在4G時代加大投入,所以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在4G領域的快速發展,造就了一批中國企業。

但4G時代,中國手機芯片設計企業展銳表現并不理想。展銳并未充分享受中國移動時代的紅利。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2017年展銳銷售額為110億元,較2016年的125億元下降12%。與國內另一家手機芯片設計企業華為海思的361億元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有半導體產業投資人對記者表示,如果當時展銳借移動互聯網的機會,像海思一樣在4G上發力,不應該比海思差太多,“不一定說超越,但不會差太多”。

展銳員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缺少CDMA技術,國內一線手機不使用展銳芯片,“主要沒有CDMA,中高端產品沒有做好。中高端產品需要支持全網通手機。”但他認為,海思定位高端,只有華為一個客戶,而且花了十年時間一直在投入;展銳面向全球成百上千家客戶,光支持客戶的團隊就成百上千人,“這完全是兩種類型的公司。”

曾學忠指出,展銳在4G方面投入較晚,并且在最低端的芯片領域面臨較大壓力。因此,在將要來臨的5G時代,展銳提早布局,“跟4G、3G、2G時期相比。我們在5G標準的介入提早很多。一旦標準被其他人制定,再提出創新的難度很大。”

曾學忠稱,展銳把最核心的團隊投到5G領域中。目前,展銳已經發布5G原型機,并宣布明年下半年將推出5G商用手機芯片。“希望在5G發展的黃金時期,能夠實現展銳‘數一數二’的目標。這是我們的核心戰略。”

品牌升級不易,低端又遇競爭

展銳提出了夯實中低端、穩步進入中高端和通過5G投入改變格局的三步走戰略。曾學忠表示,夯實中低端發揮優勢并做好經營,是展銳的第一個優勢。“因為中國的技術和成本優勢,3G的功能機只有展銳在做,我們一直在夯實這部分的低端市場。從全球來看,低端或入門級的市場份額是非常大的”。

但低端芯片利潤低,也面臨來自高通與大唐成立的合資公司瓴盛的壓力。

此前,趙偉國也多次對瓴盛的成立表達過不滿。

為什么展銳偏重低端產品?曾學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最大的挑戰是品牌,其實很多消費者對品牌并不了解。”為了提升品牌,展銳推出了5G領先計劃,并參與中國移動5G領先行動。“第二個障礙是心態,雖然現在鼓勵使用國產產品,但由于傳統的固有印象等原因,要真正讓中國企業使用國產產品仍有一定障礙。”

技術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曾學忠指出,展銳在技術上還需要不斷進步,“我們在技術方面有很多投入。明年展銳出產的芯片可以全面支持全網通,這也是我去年到展銳后做的第一個重大決策。”

在被問到展銳2018年上半年的營收情況時,曾學忠并未透露具體數額,只稱展銳今年的經營預算是近年來達成率最好的。

從2017年4月進入紫光后,曾學忠表示,自己所做的最大的調整就是成立產品線,以及針對頂級品牌客戶成立銷售服務團隊。目前,展銳成立了專門針對華米OV、中興、TCL等品牌客戶的銷售及服務團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