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展會報道 > 資訊詳情

中德兩國加強合作,將推動自動駕駛產業快速發展

時間:2018-07-12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按照《結合意向申明》,中德兩國將創建高檔別對話機制,增強當局部分、行業構造、企業等在主動網聯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范疇的多條理交換與合作,包含鞭策國內同一尺度的訂定及利用、促成相關技能請求同一、促成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底子辦法數據同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令律例等。

【中德兩國加強合作,將推動自動駕駛產業快速發展】按照《結合意向申明》,中德兩國將創建高檔別對話機制,增強當局部分、行業構造、企業等在主動網聯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范疇的多條理交換與合作,包含鞭策國內同一尺度的訂定及利用、促成相關技能請求同一、促成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底子辦法數據同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令律例等。

本地時間7月9日午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總理府與德國總理默克爾配合掌管第五輪中德當局商量。商量后,在兩國帶領人見證下,產業和消息化部部長苗圩與德國聯邦經濟和動力部、聯國交通和數字底子辦法部代表配合簽訂了《關于主動網聯駕駛范疇合作的結合意向申明》。

一直以來,政府磋商機制是推動中德各領域務實合作的“超級發動機”,此次會談亦是如此。根據《聯合意向聲明》,中德兩國將建立高級別對話機制,加強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等在自動網聯駕駛/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多層次交流與合作,包括推動國際統一標準的制定及應用、促進相關技術要求統一、促進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基礎設施數據共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等。

實則早在5月24日,李克強總理在與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會談時,雙方在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等領域就表達了合作意向。

德國,現代汽車的發祥地,是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其汽車工業已經走過了1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國,不僅擁有龐大的乘用車市場,而且當下互聯網技術發展迅猛,正在引領世界。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看來,中德能夠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合作,優勢互補性很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際剛就表示,順利推動該領域合作,還將有力助推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發展。

巨大的市場空間吸引合作

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而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投資機遇。

中國無疑是全球市場最為廣闊的一個。據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所整理的數據,2017年中國市場共售出2420萬輛小轎車,已占全球銷售總量的28.4%。德國著名汽車經濟專家杜登赫費爾預測,2025年中國的轎車總銷量將達到3450萬輛。

在此背景下,是國家對于智能汽車領域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提出,中國到2035年發展成為智能汽車大國的戰略規劃。此外,在政策頂層設計中,《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都將智能駕駛作為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

德國總理默克爾此前訪華時便表現出對與中國合作的強烈意愿。她表示,德方非常愿意與中方共同開發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等技術,希望中方為此提供更多便利。在魏際剛看來,德國意愿強烈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孕育著無限的投資機遇。同時,在中國,無人駕駛應用場景最廣泛、最豐富、最多樣性,是德國最大的一個目標市場。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白明進一步說明,德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水平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擁有戴姆勒奔馳、大眾等多個世界知名的汽車企業,但是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過于依靠國際市場,中國無疑更符合其利益需求。同時,在當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貿易體系和經濟持續復蘇發展構成挑戰的背景下,中德加強互利合作將為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支持自由貿易方面釋放積極信號。

工業4.0“牽手”中國制造2025

在國是直通車的采訪中,專家均表示,中德雙方選擇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合作是非常符合雙方利益的考慮。

在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教授趙柯看來,德國的汽車工業技術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在自動駕駛領域,衡量其技術的先進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在自動駕駛領域申請的專利數量。德國目前是自動駕駛領域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甚至超過了美國。同時,世界上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前十家中至少有5-6家屬于德國。“但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探索已起步,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很多城市已開始進行測試。”

自動駕駛技術不僅與汽車生產商有關,更重要的是無線通訊技術、衛生遙感測試等信息技術。趙柯表示,中國在相關的技術方面已有一定的積累,比如在通訊定位方面,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魏際剛表示,自動駕駛還在探索階段,相互之間的經驗分享可以更好的推動行業發展。

德國是制造業大國,大力推動工業4.0和5.0,積極著手轉型向智能制造升級,在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德國從1871年統一之后,工業迅猛發展,歷經百余年時間,仍然堅守發展制造業。與它同期的英國,當年也是世界工廠,但如今來看,英國的制造業已大不如前。因此,德國是一直有堅守發展制造業的傳統,這與中國發展制造業的理念十分契合。”趙柯表示。

商業化助力行業發展

有聲音曾表示,中國是世界上自動駕駛最大的孵化器,這種說法并非空穴來風。比如高鐵技術,德國其實是高鐵技術的發源地,但是高鐵技術真正得以發展反而是在中國。在趙柯看來,這正是因為中國很好地把高鐵技術進行商業化,而要將技術進行商業化的前提就是擁有龐大的市場,這恰恰就是中國的優勢。

趙柯進一步表示,從技術的層面來看,特別是在市場條件之下研發出來的技術,并不是要束之高閣進行展示,而是要進行商業化,從而助推它不斷的向前發展,達到更高的水平。“如果說技術是天才的靈感,那它還需要商業化作為油料,雙方才能碰撞產生美妙的火花。”

但不容忽視的是,自動駕駛領域中,安全才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在不久前,美國就發生了一起自動駕駛車輛撞死路人的事件。白明表示,自動駕駛目前還在積極探索的初期,個別事例的發生并不是停滯的借口,恰恰是努力的方向,如何能夠安全有效的推動無人駕駛向前發展,是中德攜手發展自動駕駛領域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展望中德兩國合作發展自動駕駛,魏際剛認為,雙方應該進一步開放市場,開放投資,減少壁壘,為企業提供更大的市場;在技術、數據的等方面進行分享。同時,在制度層面,還要加強政治互信,為雙方企業提供便利的制度支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