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外媒:百度自駕車平臺Apollo問世,中國能否真正在自駕車/電動車產業上超越西方?

時間:2018-07-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搜索引擎巨擘百度(Baidu)主辦的第二次年度AI開發者大會BaiduCreate2018于上周在北京舉行,其受重視程度儼然更像是在美國硅谷舉行的GoogleI/O或是Apple開發者大會。

【外媒:百度自駕車平臺Apollo問世,中國能否真正在自駕車/電動車產業上超越西方?】中國搜索引擎巨擘百度(Baidu)主辦的第二次年度AI開發者大會BaiduCreate2018于上周在北京舉行,其受重視程度儼然更像是在美國硅谷舉行的GoogleI/O或是Apple開發者大會。

對于中國本地數以千計的技術開發者來說,這場大會當然是必須參加的,但現在它也獲得了英特爾(Intel)的青睞,成為半導體龍頭推廣技術、宣傳策略伙伴以及在中國市場之最新進展的舞臺之一。在今年BaiduCreate上,Intel/Mobileye宣布Mobileye的責任歸屬安全(ResponsibilitySensitiveSafety,RSS)模型,將被導入百度的開放源碼自動駕駛車輛平臺項目Apollo以及商業ApolloDrive計劃。

Mobileye將RSS視為在人工智能(AI)時代提供「可保證安全的自動駕駛車輛決策」之關鍵;更具體來說,Mobileye最近坦承,因為以AI為基礎的自動駕駛車輛運作是機率性(probabilistically)的,因此可能會出錯。

為了減少AI驅動自駕車的不安全運作,Mobileye表示其RSS模型有兩套獨立系統:其一是根據強化學習的AI,會建議自駕車的下一個行動;其二是根據正式確定性系統(deterministicsystem)的「安全層」,能覆蓋不安全的自駕車決策。英特爾表示,百度是第一家「公開」宣布采用RSS模型的公司。

市場研究機構IHSMarkit車用技術研究總監EgilJuliussen表示,百度的Apollo現在獲得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這將會讓RSS模型成真,有助于加速其市場采用,以中國為起點?!苟贐aiduCreate上,百度也宣布了采用Mobileye的環景計算機視覺開發工具包(SurroundComputerVisionKit),做為其視覺感知解決方案。

在短短一年之內,百度的Apollo平臺已經有超過100家公司簽約,并實現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包括在開放性自駕車平臺上的車用資通訊(telematics)等新功能。Juliussen指出,百度的Apollo平臺招募到的新支持者,包括許多西方科技業與汽車電子領域巨擘如Nvidia、英特爾、ZF、Bosch與Continental等:「這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上述科技領域的支持者,百度的開放性自駕車平臺對國際車廠來說重要性又是如何?藉由在汽車產業領域推廣「類Android」的開放平臺,百度──甚至說中國──能否真正在自駕車/電動車產業上超越西方?

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界高層最近告訴我們:「是的,百度正藉由Apollo取得大幅進展,但問題在于,百度會打造車輛嗎?誰會真正生產Apollo汽車?」

不過Juliussen并不認為這是個大問題,因為在西方的領先一線汽車業者與科技廠商,已經積極生產采用Apollo平臺的模塊,中國本地的車廠會發現很容易打造Apollo平臺的自駕車/電動車。他指出:「一開始會出現的是針對中國市場的中國本土車輛,但中國本地廠商會在接下來五年左右的時間開始出口那些車輛;首先那些車輛可能只會鎖定低階市場,這只會讓他們掌握市場的一小部份,但接下來十年他們將進軍高階市場?!?/p>

值得注意的是,Apollo項目不只是硬件平臺,百度正在將軟件平臺添加于其上,將會有豐富的應用程序,這不只將為西方科技業者提供機會,也是中國當地軟件業者的機會;Juliussen解釋,因為他們能將自家的視覺類算法添加進去,這讓中國能擁有采用本土打造之AI技術的自動駕駛車輛。

此外,英特爾也利用BaiduCreate場合展示其一系列AI相關技術,包括以Movidius視覺處理單元啟動的新型AI攝影機Xeye,還有百度計劃提供利用英特爾FPGA的工作負載加速(workloadacceleration)服務,以及百度的深度學習框架PaddlePaddle。英特爾表示,百度的PaddlePaddle現在已經針對Xeon可擴展處理器優化。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