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機器人加速崛起但依然不溫不火,未來的機遇在哪?】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重,全球的服務機器人市場都在飛速增長,和國外的市場環境相比,我國的老齡化正在不斷加快、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人們也越來越不愿意從事單調重復的工作,越來越需要服務機器人替代我們,但為啥服務機器人市場總是不溫不火呢?
服務機器人加速崛起
近些年,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作為一種智能硬件,服務機器人產品也隨之進行智能化的改造升級,不斷實現更加強大的功能和更為豐富的應用,據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59.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0.8%。而從2015開始,服務機器人市場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如今年均復合增長率已經超過20%。
和國外相比,我國的服務機器人行業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而且半數以上的產品仍處于研發試驗階段,但國內機器人的發展速度已經很客觀。2017年全年我國的整體機器人規模市場達到1200億元,其中服務機器人占據28%的市場,而且服務機器人增長率要明顯高于工業機器人的發展。
當然,這數百億的服務機器人市場并非我們概念中的會直立行走的機器人,也包括諸如無人機、電動平衡車、掃地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等產品。而那些帶有語音功能或能夠直立行走的機器人,預計今年全年的服務機器人銷售額會達到60億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外的巨頭企業正在積極布局服務機器人領域,如果機器人從工業走入家庭并廣泛應用,就一定會出現市值千億美元的新公司。市場前景非常明朗,但這片市場的機遇又如何呢?
行業的助力
作為中國智造發展的重要一環,服務機器人的發展也得到了相關政策的扶持。工信部就曾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表示:到2020年,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智能公共服務機器人實現批量生產及應用,醫療康復、助老助殘、消防救災等機器人實現樣機生產,完成技術與功能驗證,實現20家以上應用示范。
而在技術方面,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服務機器人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甚至有人斷言說未來人工智能最大的應用市場將出現在在服務機器人領域。在國外,一些機器人已經實驗性地進入了醫院、家庭,從事部分輔助服務工作。而國內的服務機器人隨著市場的成熟,也將會有更多的服務機器人走入尋常百姓家,隨著無人商店、無人銀行潮流的興起,未來的服務機器人將會遍布安防、修理、監護、救援、巡查、殘障輔助、物流、維護等諸多領域。
此外,對于機器人行業內的人來說,智能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且工業型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之間的界限也在逐漸變得模糊,最終會消失。未來機器人的發展重點會向著智能化升級的方向傾斜,不過我國目前在弱人工智能技術方面趨于成熟,但強人工智能領域仍處于初期,而想要實現超人工智能的技術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什么?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沒區別了?那到底是ToB端還是ToC端呢?
ToB還是ToC?
從目前的市場現狀而言,做B端的服務機器人更容易存活,但需要注意的是B端都是細分領域,市場空間非常有限,而未來的服務機器人市場發展肯定會向社會公共場合與家用服務機器人發展。盡管目前這部分市場尚不明朗,但卻代表著未來的方向。
對企業而言,生存和盈利是第一要素。越來越多的顛覆性技術的出現,包括開放的操作系統、精確的感知、新型的軟體材料、提高機器人認知和情感等等技術,都使得服務機器人的市場邊界在不斷擴大。目前,專用機器人已經在酒店接待、客服、送餐等領域進行落地,而家用機器人主要集中用在教育領域,未來還將會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中。
因此幫尼認為,出現全新的商業模式的可能性很大。例如企業的核心產品不再是機器人的銷售,而是通過服務機器人實現的某些服務。以解決效率、提供剛需為出發點的服務模式,更容易打動消費者,而且也更符合如今云計算、大數據的趨勢,租賃和共享都是可選項。
幫尼有話說
人工智能的發展大大拓展了服務機器人的行業邊界,安防、醫療、教育、制造業等場景都將成為服務機器人的重要應用場景,盡管目前國內的很多服務機器人仍處于研發測試階段,很多產品和服務并不能解決用戶的痛點,滿足用戶需求,但幫尼相信,未來的服務機器人將會在面向公眾面向家庭的領域中,挖掘出萬億級的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