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動力電池行業的第一輪洗牌已悄然到來,沃特瑪慘遭首輪淘汰

時間:2018-07-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的沃特瑪,一下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令人唏噓的同時,也讓人看到動力電池領域競爭的殘酷。

【動力電池行業的第一輪洗牌已悄然到來,沃特瑪慘遭首輪淘汰】一紙關于全體員工放假半年的通知,將沃特瑪的窘境暴露無遺。沃特瑪在6月28日發布的通知中坦承,放假是因為公司訂單不足、資金困難。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動力電池裝機量第三的沃特瑪,一下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令人唏噓的同時,也讓人看到動力電池領域競爭的殘酷。

沃特瑪突然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除了自身經營管理不善之外,與動力電池領域競爭加劇也有關。新能源汽車對動力電池而言如雙刃劍,一方面給予動力電池企業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從2013年2.2萬輛到2017年整車裝機量達到81.8萬輛,另一方面又對動力電池進行無情的“壓榨”,要求動力電池能量密度不斷提高,充電速度不斷加快,續航里程不斷提升,價格卻要不斷下跌。尤其是新能源補貼逐年大幅退坡,整車廠將部分成本的壓力轉嫁給零部件企業。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企業率先加速跳動,通過技術迭代和規模擴張來穩住利潤空間。

動力電池是重資產行業,又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在技術快速迭代過程中,一旦技術或資金跟不上市場的步伐,將很可能被淘汰出局。汽車朝電動化前進時,正引發產業鏈上游的動力電池產業進行洗牌。

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近日談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速,催生了動力電池及整車企業的加速布局,從2013年到2017年,國內動力電池整體規劃產能達到228GWh,而2017年實際只用了37GWh,現階段動力電池呈現部分結構性的產能過剩。在他看來,產能過剩的情況預計延續到2020年以后,如何優化產能、提升技術水平,成為今后兩三年內非常重要的課題。

雖然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在逐年增加,但能站穩腳跟的企業數量卻在減少。高工產研(GGII)的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電池企業數量達155家,到2017年大概只有130家,而到2018年這個時間節點,只剩下105家。從2017年起,行業洗牌已經開始,而在未來將加劇。

就在去年,動力電池銷量冠軍易主,寧德時代從比亞迪手上奪走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占有率第一。不甘心退居第二的比亞迪正在全面反擊。去年排名第三的沃特瑪也試圖加速沖刺,然而由于多重原因出現體力不支,陷入前所未有的險境中,其他電池廠商的日子也并不好過,上百家搶不到三成的市場份額。

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一的寧德時代和第二的比亞迪,開始進行新一輪的爭霸賽,龍虎之爭的過程中,同時進一步擠壓其他電池廠商的市場空間。根據中汽研合格證數的數據,裝機電量前五的動力電池企業,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61%提升到今年1~5月的71%,其中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占有率從44%快速上升到63%。不同統計機構的數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皆可以折射出此行業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發展趨勢,動力電池的頭部效應日益明顯。

不過,即使是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大巨頭,也并非絕對高枕無憂。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幅度仍然在進行,蠶食著整個動力電池行業的利潤,一線梯隊的寧德時代和比亞迪也難幸免。

動力電池的價格下降幅度很快,但依然未能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價格的要求。據高工產研的測算,整個電池系統要跟燃油車真正在性價比方面有一定抗衡能力,實際上差不多到0.7元/Wh左右價格,而當前的價格是1.0~1.4元/Wh。從動力電池買家的角度來看,國內的動力電池價格下降幅度還不足。

規模擴張以及技術升級成通往未來動力電池賽道的重要門票。今年以來,寧德時代一邊加長客戶名單提升電池的銷量,一邊朝超高能量密度電池、長壽命電池、超級快充技術等方面發力。在最近順利上市的寧德時代,借助資本市場的平臺加快對動力電池市場的布局。

丟掉動力電池冠軍的比亞迪,最近也動作連連,從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等多方面發起進攻。近日,比亞迪推出的全新一代SUV唐,從新平臺、新設計、新智能等尋找突破口,與此同時,比亞迪推動“開放+融合”新生態,首先開放的是與全球同行共享電動車技術。

因封閉的垂直供應體系而在電池領域吃了虧的比亞迪,面對汽車產業加快朝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的方向前進,無論是在動力電池還是電動車領域皆在轉變思路,從單打獨斗轉向抱團作戰。雖然,從動力電池自給自足走向門戶開放并非易事,但比亞迪面對寧德時代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猛攻,還是堅決要邁出這一步。日前,比亞迪年產能24GWh的動力電池工廠在青海正式下線,同時,比亞迪還宣布2020年動力電池總產能將增至60GWh。從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兩條線加大火力,比亞迪志在重回動力電池銷量榜首。

動力電池未來的霸主地位,并未一定被寧德時代或比亞迪占有,現在依然不斷涌現出新的競爭對手。寶馬、吉利等車企正陸續自建電池產線,希望將新能源車的“心臟”掌握在自己手上。此外,包括松下等日韓電池外資企業,正陸續與中國的主機廠開始多款車型聯合研發,其瞄準2020年完全開放的市場,將掀起到中國投資的熱潮。未來,動力電池領域不可回避將遭遇一輪慘烈的激戰,而且戰火將進一步蔓延至新能源整車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