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阿里入局無人駕駛領域只是玩玩?戰略方向不明技術基因不足

時間:2018-05-1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阿里同樣不被看好的還有自動駕駛技術。上個月,網傳阿里巴巴正在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并由阿里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率隊研究。隨后,阿里方面確認了該消息。

【阿里入局無人駕駛領域只是玩玩?戰略方向不明技術基因不足】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布Twitter稱,正和中國領導人共同工作,為中興通訊提供一條快速恢復業務的途徑,給沸沸揚揚的中興事件帶來了大反轉。事實上,自從中興事件發生并引發對于中國科技“缺芯少魂”的探討后,不少企業都號稱要為國家“補芯”,但是芯片發展焉能是一句口號、幾天研究就能取得的?甚至包括阿里這樣的巨頭在內,大部分公司都有些蹭熱度、馬后炮之嫌,技術也只能稱為是芯片之湖中的一汪漣漪,甚至有媒體戲稱“現在才發展芯片事業?中興應該等不到了”。

阿里同樣不被看好的還有自動駕駛技術。上個月,網傳阿里巴巴正在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并由阿里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率隊研究。隨后,阿里方面確認了該消息。

阿里入局無人駕駛是筆者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阿里現在入局無人駕駛,是不是有點晚了?要知道,谷歌、百度、Uber等巨頭已經在這個領域深耕多年,并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此外,無人駕駛還吸引了眾多企業進入,國外大玩家比如蘋果、微軟等,國內騰訊、滴滴等,其他諸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都早就進入賽道。通用、福特、豐田、本田、volvo等汽車制造商也在進行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

這就是無人駕駛當前的現狀,大玩家領跑,小玩家眾多,競爭白熱化。并且,這些無人駕駛企業的各類玩家在這個領域都各有根基,占據了各主要賽道。

阿里現在入局無人駕駛,顯然已錯過最佳窗口期。

對阿里入局無人駕駛,有人以為是狼來了,但筆者認為,阿里也就是來湊個熱鬧而已,大家不必緊張。

一、阿里無人駕駛戰略方向不明,缺少技術基因

阿里做事向來有章法,而且,阿里的戰略大多時候是通過馬云來傳達的。比如阿里的新零售戰略,馬云就親自站臺吆喝,大力推廣。再比如阿里的無線戰略,阿里的B2C戰略等。阿里每一次重要戰略基本都有馬云的影子。

此次阿里入局無人駕駛,馬云影都不見一個。媒體上說得最多的就是王剛,那么王剛是誰呢?大家并不熟悉,在此之前王剛的名字更多的是在圈內流傳。而且,此次媒體爆出的僅僅是阿里入局無人駕駛,其他的信息很少。筆者認為,阿里無人駕駛信息少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阿里內部對無人駕駛的發展方向尚未統一,二是阿里對無人駕駛還不夠重視。先做做看,有起色再說。在主要競爭對手都“allin無人駕駛”的時候,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的阿里無人駕駛是很難取得長足發展的。

說完阿里無人駕駛的戰略問題,我們再來說一下阿里的基因。筆者前面說阿里缺少技術基因,不是說阿里的技術不行,而是阿里在電商、運營上更強,相比阿里的強項,阿里的技術被弱化了。被弱化的后果就是,阿里這些年只在電商上打轉,馬云曾經死磕社交,但到現在也都未能成功。阿里的電商基因決定了阿里在無人駕駛的缺陷——因為電商太強,阿里的無人駕駛或不得不向阿里電商靠攏,這樣的結果就是阿里無人駕駛不夠純粹。阿里無人駕駛團隊還可能因為電商基因的問題走一些彎路。

戰略方向不明,技術基因不純粹,這兩點將極大的阻礙阿里無人駕駛的發展。

二、阿里無人駕駛王剛層級太低,經驗不足

2016年7月,在阿里與上汽集團曾聯手發布搭載YunOSforCar車載系統的榮威RX5發布會上,張勇曾對外表示,無人駕駛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結合國內交通的現狀,無人駕駛要想在中國普及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阿里巴巴不會考慮做無人駕駛。時間過去一年多,阿里則宣布進軍無人駕駛領域。可見在無人駕駛這個事情上,阿里內部應該是有爭議的。

再說阿里無人駕駛的負責人王剛,他此前的職務是阿里巴巴AI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此前在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主要負責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和自然語言理解的研發工作。其主要成果是“天貓精靈X1”,一款智能音箱。據說此前曾在新加坡期間,他所在的研究團隊曾開發過駕駛系統。

王剛的層級與張勇、馬云相比,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從這里也可以看出阿里目前對無人駕駛還的重視程度。應該還沒有排到阿里的更高層級。

我們再來看看阿里的無人駕駛團隊。據媒體報道來看,阿里從事無人駕駛的團隊還較小。

阿里自1月起面向社會招聘自動駕駛商務專家,當月總體招聘人數僅僅7人。3月擴大了招聘規模,自動駕駛相關職位公開招聘的人數為51人,涉及開發、算法、質量保證等多類別。

雖然招聘規模擴大了,但這些人才的招聘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招到的,特別是在大家都在“搶人”的關頭,阿里無人駕駛想要找到合適的相關人才并不容易。沒有人,阿里的無人駕駛就是空中閣樓。

從以上公開信息來看,阿里的無人駕駛還只是一個剛開始的項目,王剛的團隊也還在完善中。

在巨頭林立,玩家眾多的無人駕駛領域,缺少技術積累的阿里無人駕駛團隊該以何種姿態跟大玩家們去競爭?靠沒有太多經驗的王剛,還是靠尚在組建中的團隊?

起步時間比其他巨頭晚,團隊也還處于初建階段的阿里無人駕駛項目,根基實在太淺。

三、無人駕駛不是有錢就能做的

有人可能會說,戰略上阿里可以調整,人也可以換,這對阿里來說都不是事。重要的是阿里有錢又有資源,而且前期也有做一些布局。阿里無人駕駛不見得就做不好。

阿里有錢我們不說,不過能干這個行業的,誰有沒有錢呢?谷歌、百度、Uber......都是不差錢的主。

阿里的資源,主業是電商,有AliOS,還有高德,這個在數據上是不缺的,但無人駕駛作為一項集合了計算機、現代傳感,信息融合、通信、人工智能及自動控制的高新技術綜合體,需要的不僅僅是數據。而且,阿里電商數據的價值更多是在車聯網O2O場景上,對無人駕駛技術本身幫助有限。

說到這里,我們再來看看阿里在無人駕駛上的具體業務布局。菜鳥物流和車聯網是阿里無人駕駛重點發展的兩個方向。

先說菜鳥物流。關于菜鳥物流在無人駕駛的消息,最新的是4月18日菜鳥網絡對外公開的一段物流無人車路測影像。從新聞稿透露的信息來看,有點詭異,更多傳播的是阿里物流無人車的路測情況,大家更關心的阿里物流無人車在技術上的進展,以及使用的硬件等都未有提及。所以筆者認為,這只是阿里對外放出的公關稿而已。

菜鳥無人物流車選定的場景很好,不過由于限定場景,自然難度也要低得多。阿里從難度低的限定場景切入無人駕駛領域的思路不錯,不過從阿里爆出的限定場景的物流無人車運行情況來看,菜鳥在無人車上的進展還是有限的,不知道成本幾何,何時可以規模化應用。要知道,百度Apollo2.5版本已經支持限定區域視覺高速自動駕駛,解鎖了高速公路場景。在無人駕駛上,菜鳥和百度無人駕駛的差距不是一點點。筆者想說的是,出新聞稿容易,但真正的技術進步才是核心競爭力。

說完菜鳥在無人駕駛上的發展情況,我們再來看看阿里在車聯網上的發展。阿里2015開始做車聯網,后來還推出了智駕盒子,只不過這個項目一直沒有什么起色。隨后,阿里又開始主推AliOS,通過與上汽合作進行推廣。雖然阿里一直在推進AliOS在汽車端的使用,不過AliOS發展得并不好,據媒體報道,目前搭載AliOS的車輛大概在25萬左右。這個數據對阿里車聯網的作用,大家可以自行評估。

這就是阿里在物流和車聯網上的無人駕駛進度,雖然有一些成績,但與谷歌、百度等資深無人駕駛玩家來說,還差得遠!

阿里菜鳥網絡和車聯網躊躇不前的現實告訴我們,平臺不應該什么都自干!有的事情,不是有錢有資源就可以干成的。

戰略方向不明,領隊層級不夠,經驗不足,由這些反應出來的是阿里巴巴高層對無人駕駛的態度——不夠重視,或是尚未形成統一的共識。所以,目前阿里進軍無人駕駛更多是試探性質的,所以大家完全不必太過緊張。

話說,就算阿里無人駕駛戰略清晰,由馬云親自帶隊上,也不見得就能做成。畢竟相比谷歌、百度等已經在無人駕駛領域深耕多年的競爭對手,阿里無人駕駛的根基實在是太淺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