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2018年車聯網行業市場現狀與前景預測分析

時間:2018-02-0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汽車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我國共銷售2887.9萬輛汽車。汽車行業的發展給車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未來幾年我國仍然是全球汽車消費大國,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我國車聯網用戶的規模也將逐年提升。

據汽車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我國共銷售2887.9萬輛汽車。汽車行業的發展給車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未來幾年我國仍然是全球汽車消費大國,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我國車聯網用戶的規模也將逐年提升。

中國車聯網行業發展迅速,2017年市場規模首次超過100億元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許多城市的道路承載容量已經達到飽和,交通安全、出行效率、環境保護等問題突出。車聯網作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對促進汽車、交通、信息通信產業的融合和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車聯網目前主要通過蜂窩通信技術實現,4G剛剛起步,V2X暫無商用化。據統計,截至2017年8月,我國共有683款車聯網終端獲工信部入網證。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我國車聯網市場規模在2014年為31億美元,到2016年市場規模達到了76.7億美元,較2014年增幅達147.42%。初步測算2017年車聯網市場規模約115億美元。

汽車業協會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2.17億輛,我國共銷售2887.9萬輛汽車。汽車行業的發展給車聯網的發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2015年,車聯網用戶數量從5萬增至1300萬。自2016年,中國的車聯網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車聯網滲透率逐漸提升。

中國車聯網市場應用有待擴張,自主研發技術吸人眼球

隨著車聯網用戶規模不斷擴大,汽車用戶對于車聯網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著車聯網技術更加人性化。4G網絡、藍牙傳播、數字電視等傳輸方式介入,為車聯網的信息傳輸提供了多個選擇。

目前,在車聯網技術應用市場,出現了一些我國自主研發的,較為創新的車聯網技術應用。如安全和節能技術應用、智能救護車應用、客車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輔助駕駛系統等等。

安全和節能技術應用包括安全應用和節能應用兩個方面。安全應用包括道路自動限速控制系統、車道偏離報警系統、前向防撞報警系統和全景環視系統;節能應用包括智慧驅動控制系統和節油駕駛提醒系統兩大節油專利技術。

智能救護車是對現有救護車全新設計,利用物聯網技術、智能傳感技術、實現結構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系統網絡化、信息智能化的新型救護車。根據需求,還可擴展搭載“生命體征傳輸系統、急救電子病歷系統、車輛指揮調度子系統、急救綜合管理子系統”等。

客車公共服務平臺在傳統GPS監控的基礎上,成功應用車載視頻監控、油量檢測、CAN數據采集(含新能源車輛)等先進技術,結合先進的數據分析模型和豐富的客運業務過程管理經驗,實現對客運車輛的綜合管理。

輔助駕駛系統可以根據車主的語音來完成行車時的各種常用操作,駕駛輔助系統有車道保持輔助系統、自動泊車輔助系統、剎車輔助系統、倒車輔助系統和行車輔助系統。

中國車聯網行業商業模式分析,國內市場急需新發展

從2009年,車聯網的概念首次在國內出現,車聯網獲得各大汽車制造商、信息服務商以及BAT等巨頭的青睞。當前進入車聯網市場的公司很多,三大電信運營商已經形成各自的車聯網商業模式布局。但他們仍處在摸索階段,還未形成一個完美的、能持續發展和盈利的商業模式,以實現各方利潤共享。

憑借移動網絡通道的優勢,三大運營商在車聯網上的推進方式,基本是將車載智能終端與無線通道相連,以提供實時交通路況、導航、救援定位、車況檢測、4S店預約等運營服務,多基于呼叫中心或移動互聯網,并不涉及什么新的技術,只相當于在現有網絡基礎上一個新的業務拓展。

目前,國內市場的出現的模式發展仍不成熟,需要加大創新研發力度,不僅僅在模式創新層面下功夫,更要從基礎核心技術上開辟新大陸。

中國車聯網行業前景可期,未來用戶規模激增

目前汽車產業已形成共識,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生產方式向互聯協作的智能制造體系演進,服務模式呈現信息化、共享化的趨勢,帶有鮮明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網聯汽車正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創新載體。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未來車聯網行業發展前景將朝著以下方向變化變化。

前瞻分析認為,未來幾年我國仍然是全球汽車消費大國,隨著智能交通的發展,我國車聯網用戶的規模也將逐年提升,行業滲透率將進入進入加速增長階段。前瞻預計,2023年,我國車聯網用戶規模將超過9000萬戶。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