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汽研王成在新能源汽車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估計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應該占當年汽車市場的7%左右;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或將達到700萬輛,市場份額約占20%;2018年的產量我個人估計是105-120萬輛。”以下為具體內容:
一、基本情況
經過近二十年發展,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紛紛加快部署,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包括中國,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七大戰略性產業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為今后的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從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來看,過去美系車企的技術路線主要為純電動和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日韓系車企的技術路線主要為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德系車企技術路線主要為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汽車。我國企業以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為主、兼顧燃料電池汽車路線。從政策體系來看,目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政策相對比較健全,力度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政策影響大,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
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現狀
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接近82萬輛,同比增長58.7%動力電池全年達374億瓦時,同比增33%。
從車型分類來看,王成表示,增長性的車型應該是乘用車和物流車,公交車與2016年相比有所下降,特別是純電公交車和2016年相比下降了36%。
從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來看,王成表示,A00和A級車目前是主流車型,SUV車型也在穩步增長,共累計占比達82%。2017年,純電動乘用車正朝多樣化、品質化以及共享化的縱深發展,為進一步向私人消費市場以及中小城市滲透鋪墊了道路。
從純電動專用車市場來看,目前車型種類較多,按用途可以分為9類,主要集中物流車方面,燃料電池專用車則均為物流車。新能源物流車按照車身長度可以劃分為4類,其中微面以及輕卡產量最高;大于6m的重型牽引機車也有產品出現。
動力電池配套方面,從不同電池類型上來看,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是并駕齊驅的狀況,合計占比達到90%以上。王成提到,在動力電池配套企業數量方面,相比2016年同期的127家,2017年的企業數量明顯減少,共有83家。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企業數量,比2016年同期減少一半,這說明動力電池行業調整和洗牌正在進行,優勢動力電池企業逐步得到了認可。
王成表示,總體來看,2017年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汽車產量的增幅高于出貨量的增幅;第二、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鋰電池份額基本相當,逐漸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第三、電池配套數量也在減少,產業調整明顯;第四、產品能量密度上升,成本明顯下降;第五、政府調整逐步穩定,需求逐步引領。
三、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預測
影響汽車市場的因素眾多,通過對大量研究實踐的總結,王成歸納為四大重要影響因素:宏觀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消費意愿、產品供給。他表示,宏觀經濟是影響汽車市場的先決條件;行業政策對汽車市場起關鍵作用;產品供給情況決定市場需求能否實現,是充分條件;消費者意愿直接影響市場需求,是必要條件。
目前來看,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宏觀經濟主要有: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第三產業增加值等。政策體系方面相對完善,根據目前產業發展的進程,產業引導類政策穩步推進,激勵性政策除補貼退出外,其他在加強;補貼政策和雙積分政策是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比較關鍵的兩個政策。
從消費意愿來看,王成分析認為,充電、續航和技術穩定性是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顧慮;通勤、接送孩子和日常購物是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用途;慢充是新能源汽車用戶最主要的充電方式;對于新能源特性方面,用戶主要關注續航里程、價格、充電便捷性、電池壽命和安全性;對產品的不信任問題仍然突出;85%的用戶期望該EV外觀區別于傳統燃油車,內飾造型應體現科技、運動、舒適和現代等風格。
綜合用戶購車動機、購車考慮因素及決策過程,王成將新能源汽車用戶細分為剛需族、先鋒派和改善族三類人群。他表示,剛需族在限購城市非常明顯,這些人群是處于非常年輕的階段,收入也都非常好,有進一步改變自己出勤的愿望等等;先鋒派是比較具有環保和超前思維,集中在25-35歲,未婚或已婚無孩,收入水平最高,達到48萬元;改善派比較務實,多集中在31-35歲,已婚有子女,家庭收入33萬元,介于剛需族和先鋒派之間。
綜合以上分析,王成認為,未來新能源乘用車產品特征向AO級SUV以及A級別轉移,產品基礎性功能提升是重點,未來產品特征的變化重點關注需求導向和智能互聯概念。他表示,純電動乘用車將長期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車型呈現A級車型聚合和小型化趨勢,類型呈現SUV化,小型車是特定時期的過渡產品,但未來將在共享出行市場有較好表現;另一方面呈現C級車型和流線化趨勢,類型呈現轎跑化。此外,王成還表示,就未來電動出租的前景也是值得關注的重點,目前有11省47市規劃出租車電動化,預計2018年方案實施可能性較高。
新能源整體市場前期受政策影響,銷量增長明顯,隨著政策的逐步明朗,消費需求推動市場增長的動力逐步增強,“到2020年估計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應該占當年汽車市場的7%左右;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或將達到700萬輛,市場份額占20%;2018年的產量我個人估計是105-120萬輛。”王成預測道。
四、發展問題及趨勢
對于新能源汽車在政策、市場、技術等方面的問題,王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政策層面,應盡快明確穩定2020年以前的補貼政策,積極開展后補貼時代政策研究;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引導規劃和監管;創建良好產業發展環境,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發展的積極性。
市場層面,要做好細分市場的深入研究,引導用戶轉變觀念;生產企業應積極參與創新商業模式;加強回收經濟性研究,推動回收再利用體系建設;此外,要推動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加快建立產業創新體系。
此外,在技術層面,依據各類新能源汽車不同特點,制定合理科學技術路線;全面加深對動力電池的認識和理解,使其有效體現在產品的設計、制造、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環節;持續重視安全問題,不斷提升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