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雙積分”政策正式出臺 2018年新能源汽車路在何方?

時間:2018-01-1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出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我國部分車企提出制定限制燃油車的時間表等國家和企業的措施逐步落實,新能源汽車有望迎來高速增長。預計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幅達到45%左右,年產銷量達到105萬輛左右。

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出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我國部分車企提出制定限制燃油車的時間表等國家和企業的措施逐步落實,新能源汽車有望迎來高速增長。預計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幅達到45%左右,年產銷量達到105萬輛左右。

從我國市場規模看,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2.2萬輛和11.9萬輛;1-11月,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累計達到63.9萬輛和60.9萬輛,增速分別達到49.7%和51.4%。

從全球市場規模看,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51.7萬輛,并連續兩年產銷量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量超過100萬輛,占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處于全球絕對領先地位。

預計2018年世界各國主要汽車生產廠商將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紛紛加大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市場布局。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在全球市場中仍能處于領先地位。

隨著“雙積分”政策的正式出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我國部分車企提出制定限制燃油車的時間表等國家和企業的措施逐步落實,新能源汽車有望迎來高速增長。預計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幅達到45%左右,年產銷量達到105萬輛左右。

從企業能源類型看,純電動汽車是新能源市場增長的主要方向,2017年純電動汽車約占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的83%,預計2018年純電動汽車的主要技術路線仍然不會改變。

目前我國新能源乘用車以自主汽車品牌為主,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從市場培育期進入快速發展期,2018年新能源汽車乘用車的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大,自主汽車品牌繼續保持新能源汽車市場領先。

從目前了解到的一些情況可以看出,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更加嚴格,尤其是補貼的實施細則更加明確、更加細化,總體呈現補優不補劣的態勢,未來很可能按照純電續航里程重新劃分補貼額度。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以前一直是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今后會逐步轉化成輔助力量。

另外,新興的造車實力的加入,對傳統車企的市場格局造成很大的沖擊,2018年兩者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與此同時,“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更有利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2018年新能源汽車發展態勢明朗,但也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關鍵技術創新水平有待提升。動力電池與日本、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動力電池技術尚未取得革命性的突破,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產業化沒有形成有效布局,車輛的整體性能、純電動汽車產品的正向開發平臺和車輛的智能化與信息化有待提升。

第二,充電設施建設無法滿足車樁協同發展需求。目前充電樁數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維護不到位,尤其是老舊小區建樁困難,不少地區出現僵尸樁,這些都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瓶頸。

第三,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問題亟待重視。按照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電池報廢預計達到24.8萬噸,是2016年報廢量的20倍。目前,我國廢舊動力電池整體的回收利用水平比較低,資源浪費嚴重。

第四,產業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的力度和示范作用不夠充分,尤其是在公共和私人領域有很大的挖掘空間。相關政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國家與地方政策的銜接有改進空間。公共租賃的停車場問題、換電模式與車輛的管理問題、地方保護等問題有待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特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加快推動關鍵零部件及整車技術領域創新。盡快形成動力電池創新技術中心供給能力,大力實施鋰電升級工程,實現動力電池2020年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的目標;加強前沿技術研發和前瞻布局,尤其是高速電機、分布式驅動、智能控制、感知決策等前沿技術的攻關。

第二,進一步加大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研發先進充電技術。支持充電設施企業創新商業盈利模式,鼓勵發展眾籌建樁、鼓勵充電服務企業與整車企業開展商業合作,實現車樁協同發展;探索特許經營模式,吸引專業充電運營商負責維護;另外,還應加快出臺小區充電樁和配套建設安樁的文件細則,明確相關的主體權責和義務,進一步解決好充電樁進小區難的問題。

第三,加快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建設。盡快制定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運輸、儲存等相關法律法規,落實電池編碼和可追溯體系;構建動力電池回收管理體系,積極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通過押金制度提高消費者對廢舊電池回收意識;推動動力電池商業化發展,包括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企業的激勵實施細則,保證回收企業的經濟性;探索動力電池回收效益評估、互聯網+動力電池回收等共享共用模式。

第四,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可持續長效發展機制。動態調整財政補貼,加強補貼資金監管;穩步實施雙積分管理辦法,研究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的經濟獎勵措施,激活交易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破除地方保護,加強中央與地方政策的統籌,引導地方財政補貼從鼓勵購買向支持充電設施建設、充電費用、充電停車費用等環節過渡。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