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機器人商業化明顯 將開啟未來趨勢化發展

時間:2018-01-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目前在中國,智能機器人是AI產業中最為熱門的領域,初創公司數量達到了105家,通用計算機視覺技術(70家),包括了各類人臉識別、圖像處理以及視頻監控等技術領域細類。

人工智能在2017年迎來全面爆發,從AlphaGo到iPhoneFaceID,國內外的互聯網和科技巨頭早已開始了人工智能的布局,而大量的初創公司也在這一年紛紛扎堆入局,搶灘AI藍海。在熱潮之下,人工智能如何實現產業化落地,回歸商業本質,已成為當前絕大多數AI企業所面臨的瓶頸。

對于人工智能企業而言,2017年AI產業高速發展,其支持政策密集出臺,如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各地方AI產業政策也相繼出臺,如上海、武漢東湖高新(600133,股吧)區、北京中關村(000931,股吧)都出臺了AI產業系列政策。在2017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上,多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城市的政府代表透露,大灣區也已出臺相關政策,支持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在如今AI創業浪潮之中,優秀資源(科學家、資金)集中在通用AI技術上,當然扎根在AI產業尚未成熟的今天無可厚非,但風險點在于通用AI技術的成果是否能轉化為商業應用場景,而非實驗室式科研成果,這對于每一家拿到了融資的通用AI技術初創公司均是逃離不了的考驗。

近日在深圳舉辦的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CAIA)主辦的2017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CEO峰會(以下簡稱“CEO峰會”),就對2018年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及落地展開了深刻的討論。

“整個2017年,人工智能在國內全面爆發,整體來看可總結為五個方面,一是從中央到地方產業政策密集出臺;二是BAT、聯想等互聯網、科技巨頭悉數入局;三是資本層面推波助瀾;四是創業公司搶灘AI藍海;五是頂尖人才的爭奪白熱化。”CEO峰會上,中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聯盟常務秘書長王才榮在演講中指出,2018年是人工智能商業應用的關鍵年,大量AI企業將會進入淘汰賽,難以實現產業化落地的初創公司將非常危險。

目前在中國,智能機器人是AI產業中最為熱門的領域,初創公司數量達到了105家,通用計算機視覺技術(70家),包括了各類人臉識別、圖像處理以及視頻監控等技術領域細類。

而今后隨著AI技術應用平臺的成熟(比如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以及異構計算云服務的興起,場景應用端的進入門檻將會越來越低。比如在自動駕駛領域,過去需要長時間數億美元研究才能達到的成果,今后使用Apollo等無人駕駛解決方案開發平臺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類似的水平。到2055年人類將有超過50%的工作實現自動化,人工智能正賦能各個產業: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智能制造等,其中關鍵的技術諸如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會話、計算機視覺、生物特征識別也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

AI智能從技術、硬件、行業應用上,已經開始“無孔不入”地落地到傳統社會的方方面面,實打實地影響到我們的社會生活,而AI技術未來的發展,將不再是浮在半空的技術,而將會逐漸融入到商業化中,為國家經濟貢獻出新一輪的增長點。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