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企業動態 > 資訊詳情

北斗芯片銷量突破5000萬 國產衛星導航騰飛?

時間:2018-01-0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2017年12月27日,國新辦就北斗系統開通五周年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我國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

說到定位系統,所有人第一反應便是美國的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統,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大多數定位系統也正是GPS。而在中國,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系統早已深耕多年,性能更是早已超越。

國產北斗芯片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

2017年12月27日,國新辦就北斗系統開通五周年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我國國產北斗芯片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總體性能達到甚至優于國際同類產品。

冉承其說,“北斗二號”連續穩定運行五年,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到6米。通過建設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形成全國“一張網”,可以提供實時厘米級高精度服務。

根據官方消息顯示,北斗芯片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此外,北斗芯片的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的30%和90%。

目前國內從業企業超過1.4萬家,從業人員超過45萬名,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預計2017年超過2500億元人民幣,其中北斗的貢獻率可達80%。

北斗預計將于2020年建成可覆蓋全球范圍的衛星導航系統,由于北斗系統是最新建立的全球衛星系統,各方面性能都要比美國GPS以及俄羅斯洛納斯微信導航系統高很多,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進行厘米級定位的衛星定位系統,其它的全球定位系統基本還處于以米為單位的精度范圍。

精確導航的北斗系統

中國的北斗系統也在不斷走出國門,在大國合作方面,中國與美國、俄羅斯分別簽署了系統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兩個系統之間可以互不干擾,和平共處。普通用戶可以在不增加多少成本的情況下,同時使用北斗與GPS或者洛納斯兩個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包括北斗一號和北斗二號兩代系統。北斗一號導航系統的定位是根據“雙星主動式衛星定位系統”原理搭建的,其定位終端是有源的,即兼具發射和接收功能,定位終端的位置和速度解算是在地面控制中心。

北斗2號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組成。空間端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提供兩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開放服務是在服務區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

雖然北斗衛星現在還沒有徹底普及開來,但是在一些區域已經開始先行試用。目前,北京有33500輛出租車、21000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云平臺,實現實時調度。

北斗導航前景廣闊

從2012年開始提供導航服務以來,北斗系統更是不斷豐富和完善。相比5年前,定位精度從10米提升至6米,為增加系統穩健性,還增加了4顆備份衛星,其中2可已發射入軌。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正在翠神“北斗+”融合應用模式。如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于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災后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2倍。

5年來,北斗應用產業快速發展,國內從業企業超過14000家。2012年以來,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2016年突破2118億元,北斗貢獻率超過70%;預計2017年超過2500億元,北斗貢獻率可達80%。“樂觀估計,2020年能達到4000億元。”冉承其說。

小結

在2015年1月1日身為江蘇人的趙厚麟正式上任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為此國務院總理還親自接見會談。雖說國際電信聯盟是為全世界服務的,并且在所有入職人員身份情況上都沒有國籍一欄。但是作為江蘇的趙厚麟即使不會給中國開后門,不搞特殊待遇,起碼也不會讓中國吃啞巴虧了。

中國對于北斗衛星導航的決心很大,這種國字號的工程資金更是充沛。畢竟北斗導航不僅關系到民生,更是關乎國防安全問題,再加上如今北斗芯片銷量已經超過5000萬,今后的智能終端設備預計都能使用北斗定位服務,國產的導航系統崛起的時間已經不遠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