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奇貨可居”玩轉無人機,“供需平衡”遙不可及

時間:2017-12-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當無人機正式被明確為一門大學的新專業的時候,腦補了一下未來這個專業的同學們的可能擁有的大學生活:當別人在苦逼地背書的時候,他們可以站在高高的田野上玩無人機炫技。

當無人機正式被明確為一門大學的新專業的時候,腦補了一下未來這個專業的同學們的可能擁有的大學生活:當別人在苦逼地背書的時候,他們可以站在高高的田野上玩無人機炫技。

其實早在2010年天津市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率先開設低空無人機應用專業時,當時那還未招錄的80名新生就已經被部隊、國家防震減災中心以及廣州、北京等地多家企業搶先到校預訂了。

在當時“奇貨可居”的無人機領域人才,到今天依舊離“供需平衡”遙不可及。

無人機已誕生了20多年,從最初基本的遙控飛機到現在兼具安全和智能、能夠應用于多領域的智能服務機器。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直到近些年才真正成為技術風口。

民用無人機制造業在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個人消費、快遞運輸、搜索和救援、植保、測繪、能源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除了技術層面的成熟,進一步帶動了產業鏈的發展,同時還有政策層面的不斷完善。此前,隨著民用無人機的銷量上升,一度有關于無人機操作不當,像是無人機擾航此類種種負面新聞出現,帶來的是無人機與行業法規標準和監管層面的突出矛盾。

國家先后出臺了多種支持無人機產業發展的政策,無人機也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重點方向之一。

經歷了無人機等級注冊、無人機購買實名制等不同階段對無人機產業整治措施的規范和加強,現在看來,這些能夠使無人機真正能夠實現良性發展必須經歷的陣痛過程已經初見成效了。

上周五,工信部發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值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產業規模、技術水平、企業實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勢頭,建立健全民用無人機標準、檢測認證體系及產業體系,實現民用無人機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發展。

并且《意見》明確了,支持有條件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設立無人機相關專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無人機人才培養和服務體系。另外還包括鼓勵企業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技術人才、校企合作等相關的人才隊伍建設意見。

隨著安全與監管標準的完善和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無人機還在往操作更智能、功能更多元、高負荷承載能力更強、續航更久的方向等持續升級發展,這意味著無人機將變得更安全和可靠,隨之而來的會是無人機在更多的領域得到大規模應用的機會。

當無人機的多種用途在不同行業提供服務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被逐漸挖掘,基于不同行業的技術要求不同,對于相關人才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隨之而來的,將會是無人機產業人才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這也是此次無人機制造業發展指導意見中提出在高校開設無人機專業的原因。

在美國,堪薩斯州大學在2008年該校就開設了無人機關于防災救援的項目,是第一個提供無人機學士課程的大學。北達科他大學則是最早開設無人機專業的大學,其無人機操作的本科計劃為4年,從2009年開始已經有超過220人在這所大學獲得這個專業的學位,其專業應用多數為民用領域。此后不斷有高校開始提供相關專業或者無人機輔修課程。

國內除了社會上已經有一些培訓機構,開設專門的無人機專業或者說僅僅是有所相關的專業的高校已經存在了,除了開頭提到的天津市現代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也開設了這一專業,并將教學重點放在無人機遙感上;華南理工控制專業提供無人機領域的碩士和博士的學位、成都航空學院航空機電設備維修專業開設無人機方向的專業,另外還有西北工業大學、南航、北航、西交大、長春科技學院等這些學校也已開設這一專業的人才培養。

但這些遠沒有到普及的程度。

另外,無人機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人才培養與傳統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通病相似的是,頂尖人才的稀缺以及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脫節。

舉例來說,在這一波無人機跨越式的發展中首先享受到紅利的是無人機操控技術的專業人才。

除了我們想象中最基本的撥動操縱桿控制無人機的飛行以外,操縱員勝任駕駛無人機航空作業任務的基礎還建立在他們對氣象知識、空域知識、無人機構造知識、飛行原理、民航無人機法規等各種無人機相關知識熟悉的基礎上。

并且,無人機操控員不僅需要經過專業化的培訓,這種訓練必須結合復雜應用環境中對無人機的不同需求和特點進行分層次培訓。

無人機在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是技術與實際經驗長期積累的結果。考慮到無人機技術發展的速度,以及與各行各業結合的靈活應用能力,并且隨著科技巨頭們對該市場不同領域的涉足,為未來無人機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傳統工科專業或者傳統制造業人才培養的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無人機這類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

四年可能會玩出一個好的無人機玩家,但是無人機的人才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