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里,工業自動化行業的大佬們大展宏圖,積極為自己的公司開疆擴土、建言獻策,同時也讓我們見證了很多科技創新和智慧觀點。社會的發展和行業的進步離不開這些行業領軍人物的付出,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工控行業發展的現狀領軍人物的先進事跡,下面小編精心挑選的2017年度工業自動化行業十大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1.ABB(中國)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李剛
李剛于今年9月1日出任ABB中國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負責人,同時繼續擔任ABB中國機器人業務單元負責人。李剛的加入,使得ABB中國的掌門人與四大事業部負責人被中國本土人才包攬。
李剛迄今已在ABB工作超過20年,曾任機器人業務單元多個銷售和高層管理職位,熟悉機器人和自動化市場與客戶,為ABB機器人業務在中國以及北亞區的成功表現做出重要貢獻。在新職位上,李剛將直接向集團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總裁安世銘匯報,同時向ABB中國總裁及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匯報。
今年在上海舉辦的第19屆工博會上,李剛提出,制造業的生產模式正在快速從少品種、大批量向多品種、小批量轉變,這對傳統制造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需要更柔性、高效的解決方案,而實現這樣的高柔性的方式是“數字化與協作。
3月14日,ABB在休斯敦舉行的“ABB客戶世界”上推出了業界領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組合,ABBAbility;4月4日,ABB和B&R公司網站共同發布重要公告,宣布ABB正式收購B&R(貝加萊),此次收購是ABB為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進行的一系列布局和戰略調整之一,將彌補ABB在機器和工廠自動化方面的歷史差距;8月14日,ABB成立并正式啟用了ABB機器人數字化服務中心,為了更快地響應客戶的需求、給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讓客戶服務成為持續購買ABB機器人的理由。
2.博世集團首席執行官--鄧納爾
鄧納爾于1986年加入博世集團,2003年至2006年期間擔任汽車電子業務總裁,并于2006年起擔任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至今。作為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他曾負責汽車電子、汽車多媒體、起動機和發電機以及電子驅動多項業務。自2010年7月1日至今,除了汽車電子以及汽車多媒體業務之外,他還主管企業前沿科技的研發、產品規劃以及集團三大業務領域的“用戶體驗”。
鄧納爾對中國的市場向來是很關注的,自2012年7月博世就在蘇州工廠開展了第一個中國的工業4.0試點項目。此后,博世在中國的工業4.0試點項目逐漸拓展到上海、無錫、長沙、南京、北京、常州和西安等地的工廠。
今年7月25日,博世力士樂在上海發布最新一代TS5輸送機系統,通過優化現有組件和將重要新模塊集成入產品組合,TS5輸送機系統的靈活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和i4.0工具相連,實現生產流程的實時可視化;使用MTpro計劃工具后,新一代TS5輸送機系統能更輕易實現任何布局,負載范圍超過400千克。
在2017年上海工博會上,博世展示了創新工業4.0解決方案,其中還包括了一系列全新產品:全新一代智能動態磁懸浮輸送系統ActiveMover、全新FTS柔性輸送系統和TS5輸送系統,可滿足不同制造行業對于載重和速度的不同需求。
2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博世宣布將與IBM共同開啟工業物聯網領域的合作,博世借助IBMBluemix平臺交付“BoschIoTRollouts”服務,并與IBMWatson物聯網平臺相集成,用于高級設備的管理和基于云計算的軟件更新。基于這一合作,兩家公司的客戶將可以通過IBM云訪問“BoschIoTRollouts”服務。
3.艾默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范大為(DavidN.Farr)
范大為在2000年10月就任艾默生首席執行官至今,之所以在競選中他能脫穎而出,是因為他在20多年前作出了一個富有前瞻性的決策——說服當時的首席執行官將公司業務擴展至亞洲,并在其任期內繼續實施進軍亞洲市場的投資策略。這一決策,讓艾默生獲得了巨大的中國市場,自2002年,中國已成為Emerson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范大為完全具備一家跨國公司領袖的所有特質:他樂觀積極、努力工作、保持激情并且天性快樂、不安于現狀、隨時準備迎接挑戰。他在一次采訪中說:“中國從一個對公司來說并非很重要的國家,到變成我們的全球第二大市場,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縱觀艾默生2017年的發展動態,可以用“收購”和“投資”來概括。5月19日,艾默生宣布已經完成對MYNAHTechnologies的收購,MYNAHTechnologies是一家動態仿真軟件與操作人員培訓軟件的領先提供商;10月份完成對全球領先的軟件和實施服務供應商GeoFields,Inc的收購;從8月到11月三次報價欲收購羅克韋爾自動化,最終報價290億美元,依然遭到拒絕,最終放棄收購;11月14日,總投資達1.9億的北京艾默生測量技術中心正式啟動運營進,一步助力艾默生在中國及亞洲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11月21日,艾默生投資達4000萬美元的蘇州渦旋制造工廠二期項目奠基儀式順利舉行,該項目建成后將大幅提高艾默生渦旋產品產能。
4.臺達董事長海英俊
海英俊于1999年加入臺達電子,2004年起擔任臺達電子集團副董事長暨首席執行官,主要職責為制定集團未來營運發展方向、規劃集團組織架構、并推動落實集團內策略性新科技新事業發展。在他的帶領下,臺達集團的年營收、市值、外資持股率都屢創新高達,而且大幅提升了臺達電子的國際知名度。2012年6月28日,臺達召開董事會正式宣布任命海英俊為董事長。
今年2月18日在臺達與臺中科博館舉辦“物理世界”展區開幕記者會上,海英俊說過去臺達曾表示要藉由工業機器人發展,五年要減產九成人力,現在看來,自動化已經不夠,臺達下一步會朝智能化工廠發展。
縱觀臺達今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各領域都取得佳績,包攬各項大獎。2月24日,在第十五屆自動化及智能化年度評選活動中,臺達一舉斬獲兩項殊榮——臺達集團榮獲“智造服務創新獎”、臺達機器人控制驅動一體機ASDA-MS系列榮獲“智能裝備獎”。兩大獎項花落臺達,再一次證明了專家和業界同行對臺達品牌、產品與解決方案及服務的認可和信賴。11月8日,在CEC2017年度最佳產品評選活動中,臺達的精巧標準型矢量控制變頻器MS300和全新進階網路型人機DOP-100系列同時榮獲“CEC2017年度最佳產品獎”。
今年5月,臺達視訊研發中心正式通過CMMI-DEVML5認證,代表著軟件研發的過程管理、項目管理、質量管理和工程管理等方面都達到了國際行業的領先水平,尤其是在過程改進能力和項目管理水平達到了世界頂級標準。10月17日,臺達上海運營中心暨研發大樓獲得美國綠色建筑協會(theU.S.GreenBuildingCouncil,USGBC)LEED-EB(既有建筑)最高等級白金級認證。這也是該大樓繼2013年獲得LEED-NC(新建建筑)黃金級認證后,再次獲得LEED認可,成為臺達第一座榮獲LEED雙認證的綠色建筑。
5.研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克振
劉克振在1983年創立研華科技,研華的創立可以說是劉克振所學專長的厚積薄發,他在國立交通大學主修的就是電信工程學,畢業后,曾做過研發工程師、擔任過美商惠普科技臺灣分公司儀器事業部業務工程師。長期在一個方向上的積累為創立研華科技奠定了基礎,同時劉克振也恰好遇見兩位志同道合的事業伙伴,在各種有利因素的促成下,研華科技誕生了。
研華從創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系統整合及設計服務,目前研華的工業物聯網系統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今年是研華工業4.0快速成長的一年,研華打造制造中心成為智能工廠,并開放外界參訪,透過軟硬整合與經驗分享協助業者轉型,更在7月份榮獲亞洲制造大獎的“年度業界領袖”獎項,10月份榮獲ROI中國工業4.0杰出貢獻獎。兩大獎項充分肯定了其推動工業4.0的杰出成果。研華今年還最新推出IoT邊緣智能服務器(EIS),WISE-PaaS物聯網平臺服務及預配置云服務等物聯網軟硬件整合方案,協助廠商簡化物聯網智能應用與部署。
8月16日研華舉行法人說明會并宣布任命三位副總陳清熙、張家豪與蔡淑妍擔任“共治總經理”。未來,將以“共創”、“共治”概念,帶領團隊全面迎向物聯網新商機,同時研華內部將建立“IoT.SENSE”組織及SRP(SolutionReadyPackage,SRP)軟硬整合產品方針,以積極推進物聯網第二波成長;原總經理何春盛先生則升任研華董事會執行董事。
在此法人說明會上次研華董事長劉克振強調,物聯網的經營模式主要方向即“共享經濟”與“跨界整合”。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中歐高層管理論壇上,劉克振也表示,物聯網的邏輯是分享經濟,物聯網將推動產業走向共享與跨界整合。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更有彈性的組織格局,“共創”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