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在壯大起來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何讓汽車產品在生命周期“綠”起來成為重要課題。業界人士指出,汽車產業鏈對于綠色發展要充分重視起來,綠色評價體系也亟待完善,并且加強生態設計方法。
強化生態設計和評價汽車產業亟待“綠”起來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我國汽車產業在規??焖賶汛蟮耐瑫r,也帶來了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等問題。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汽車產業發展,我國先后實施了《汽車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成效明顯。目前,我國已啟動研究中國生態汽車評價(C-ECAP)規程,完善綠色評價體系,以期讓汽車產品在全生命周期“綠”起來
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95.7萬輛和2292.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3%和4.1%。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計,今年全年汽車產銷有望達到2940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不過,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我國汽車產業在規??焖賶汛螅o各地帶來巨大GDP和就業的同時,也帶來了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交通擁堵等問題,亟待破解綠色發展水平不高的難題。
“斷供危機”折射產業涉污困境
前不久,一家名叫“舍弗勒”的德國企業上了頭條。起因是其中華區CEO致信上海當地政府,稱其滾針原材料供應商“由于環保方面的原因”被“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將導致“49家汽車整車廠的200多個車型陸續全面停產”,供貨缺口期將可能造成“中國汽車產量300多萬輛的減產,相當于3000億元人民幣的產值損失”。
對此,環保部指出,面對空氣、水和土壤污染的嚴峻形勢,大規模治理已經在中國展開,強化環境監管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但真正的風險源不是強化監管,而是產業鏈長期漠視污染問題,建議各大汽車品牌以此為教訓,對供應鏈的環境風險進行一次徹底的“摸底”,切實解決產業生產過程造成的污染問題,邁向環保、節能、低碳的綠色發展之路。
“舍弗勒斷供危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產業涉污困境,暴露出我國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水平還不高?!捌嚠a業以整車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為主線,貫穿原材料、機械、電子、能源、金融、服務、基建等各個領域,涉及人才、管理、技術、品牌等諸多要素,是一個幾乎與現代民用產業的方方面面都有關聯的立體式產業網絡?!鼻迦A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表示,汽車產業巨大的拉動效應不僅幾乎覆蓋了整個制造業,而且也延伸到制造業之外的相關產業,其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就要系統考慮原材料選取、制造、銷售、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可能對環境和消費者造成的影響?!敝袊嚰夹g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于凱說。有研究報告顯示,“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成為中國新車質量最嚴重的問題。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汽車生產制造環節,盡管我國部分汽車企業通過采用先進設備等措施在綠色工廠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由于工藝、設備、生產效率等因素,多數企業在能源節約、污染物排放、資源消耗等方面較國外汽車工業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在產品使用和回收環節,雖然我國已建立M1類乘用車有害物質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體系,在有害物質削減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率提升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減震器、電氣部件及其焊料、N1類汽車管控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敝衅行臄祿Y源中心主任鄭繼虎說。
綠色評價體系缺乏
“大部分企業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來獲得產品價格優勢,在此過程中,可能是以犧牲產品的生態性能為代價的?!庇趧P表示。
廣汽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吳松說,近年來自主品牌汽車的快速崛起讓一些合資品牌感受到巨大壓力。為搶占市場份額,不少合資車企不得不降價求生,但又不想損失利潤,于是紛紛“減配”,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的品質。
近年來,雖然汽車企業綠色發展理念大大增強,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并未深入人心。“汽車使用階段的能源消耗引起的碳排放占汽車全生命周期過程碳排放的比例最大,因此減少汽車使用環節的碳排放普遍被行業重視。”中汽中心數據資源中心主任鄭繼虎說,但局部的某些措施并不能實現真正的低碳,只是將碳排放從一個環節轉移到另一個環節。他舉了一個例子,不少企業引入輕量化材料來降低汽車重量,通過減少使用階段的油耗實現低碳化,但卻忽略了生產輕量化材料自身會消耗大量的能源,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結果導致某些輕量化材料在生產階段的碳排放,比其使用階段由于減重而減少的碳排放量還要大”。
“當前中國消費者在購車時已從過去關注車身劃痕等,轉為關注車內異味,對質量的要求經歷了從‘靜態質量’向‘感官質量’的轉變?!本现袊鴧^資深研究總監謝娟表示,但目前汽車行業還缺乏一套科學完善的綠色評價體系,還不能從全生命周期來評定某一車型的生態性能水平高低。
亟待加強生態設計和評價
隨著市場的日益成熟和相對飽和,汽車生產競爭更多依賴產品性能與技術內涵,加強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對于提升企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據了解,目前歐美各大著名車企都在積極開展汽車生命周期評價(LCA)研究,分別制定了各自的生態設計方法和指標體系。
“汽車產品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對環境影響的85%取決于產品設計階段?!庇趧P說,要有效避免末端治理、中段改良等傳統環境改善造成的污染轉移和二次污染問題,真正做到標本兼治,就要從設計研發階段介入,開展“生態設計”。
何謂生態設計?他解釋,就是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從源頭減少環境污染,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原材料選用、制造、生產、使用、處理等各個環節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力求產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資源消耗,盡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材料,從而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實現環境保護。
長安汽車副總裁劉波稱,長安汽車從研發、采購、制造、物流等各個環節,持續提升產品生態設計能力,目前已搭建起覆蓋“研、產、供、銷”15個業務領域的生態設計企業技術標準體系,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在對長安汽車整車某產品碳足跡研究后發現:汽車使用過程中燃油使用碳足跡最大;汽車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生產過程的碳足跡最大;汽車生產過程中沖壓、焊接、注塑等過程的能源消耗次之。由此得出了降低碳排放的方式:降低油耗;結構拓撲優化,減少原材料使用,選擇更低碳的生產材料;優化沖壓、焊接、注塑等工藝,節約生產能耗。
據了解,在工信部和認監委的指導下,2015年7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啟動了中國生態汽車評價(C-ECAP)規程,已被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多家企業作為正向開發的依據,并成為不少企業開發綠色車型的重要指南,有效推動了汽車產業綠色造車技術升級?!暗孋-ECAP真正成為消費者選車購車的重要參考,還需要提升其影響力?!庇趧P建議,國家要通過認證標識,將車型各生態性能可視化表達,使汽車消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推動汽車綠色設計、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在劉波看來,讓汽車在全生命周期“綠”起來,需要政府、消費者、企業、行業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制定完備的法規約束機制及扶持政策,加強基礎技術共性技術研發支持力度;消費者要增強綠色消費意識;企業需從全生命周期開展生態設計研究,促進可持續發展,并聯合其他企業開展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研究;全行業要構建完善的汽車產品生態設計基礎數據庫及基礎材料數據庫,推動行業評價標準及規范體系建設,“共同提升汽車產業全球競爭力,為將來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