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有望建造全球第一個太空供電局

時間:2017-12-0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空間太陽能電站可以用來收集、轉化空間太陽能,并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將電能傳輸到地面。該類電站的發電功率可達1-5GW,發電量與地面核電站相當。

在不久的將來,你所用的電或可能來自宇宙供電局。

日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科技委主任李明研究員向《科技日報》表示,“經過十余年持續研究,中國在空間太陽能電站方面已經大幅縮小了與國際先進國家的水平,進入世界前列。如能保持并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中國有望成為世界首個建成有實用價值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國家。”

空間太陽能電站即一種用來收集、轉化空間太陽能,并以無線電波的形式將電能傳輸到地面電網的發電系統。該類電站的發電功率可達1-5GW,發電量與地面核電站相當。

與地面電站相比,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直接接觸太陽光而不受大氣阻隔,據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估算,位于太空中的太陽能電池板所接受的太陽光強度為地面上的1.4倍。同時,空間太陽能電站可以擺脫晝夜和天氣影響,實現24小時不間斷供電。最關鍵的是,該電站不受電網限制,可以通過無線電波直接向有用電需求的地區供電。

早在1968年,美國工程師彼特·格拉斯就提出了空間太陽能電站概念。在格拉斯的設想中,人們用火箭將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的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送入地球同步軌道,并在太空中完成組裝工作。電站建成后,電池板將通過不斷調整角度以確保電池板時刻面對太陽。

在過去的50年間,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歐盟和中國等多個國家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論證空間太陽能發電技術的可行性,并試圖解決一系列建造空間太陽能電站必須面對的難題,例如,如何進行無線電波傳輸和接收,如何確保無線電波傳輸的準確性,如何使空間電站發出無線電波與地面的網格狀天線保持同步。

2008年,美國和日本兩國的科研人員取得了突破,他們在夏威夷兩座相距90英里的海島上,成功實現了微波級能量的無線遠距傳輸,這個距離相當于從太空軌道傳送能量到地面所要穿透的大氣層厚度。

去年年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也成功完成了能量傳輸模擬實驗,研究人員從高約200米的塔頂向地面上一個直徑僅為1厘米的圓形目標發射高能量激光束,并成功擊中目標。該實驗的成功證實了無線電波的管理和控制是可行的。

另外,JAXA計劃在明年實現無線電波電能輸送的太空測試,即用一個小衛星在地球低軌道向地面的微波接收器發送幾個千瓦的能量。JAXA方面表示,希望在2021年實現100kW的傳輸,到2028年實現200MW傳輸。

隨著無線電波傳輸與接收技術取得突破,包括輕質建材、全自動計算機系統在內的衛星技術的提升,以及太陽能電池板光電轉換效率的提高,空間太陽能電站成為現實。

目前,日本政府已經發起了太陽能電站項目,由JAXA主導。按照JAXA在2014年公布的規劃,日本計劃耗資2萬億日元(約合210億美元),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建造年裝機規模約1GW的商業空間太陽能電站,該項目預計將在2030年完成。

2011年,專家對于空間太陽能電站預估造價還在3000億-10000億美元左右。

同時,曾在JAXA任職的教授佐佐木(SuzumuSazaki)還表示,日本計劃在東京灣海港建造一個3公里長的人造島嶼。這座島嶼將布設50億個天線,用于傳輸和接收來自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微波能量并將其轉換成電能。

就中國而言,自2008年起將空間太陽能電站研發工作納入國家先期研究規劃。近年來,提出了平臺非聚光型、二次對稱聚光型、多旋轉關節以及球型能量收集陣列等空間太陽能電站方案,同時在無線能量傳輸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步。

除了技術,空間太陽能電站的建設、運營還需要巨額的投資、廣闊的市場以及環境、政策等因素配合,綜合多方因素,各國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認為中國應該在該領域發揮重要的牽引作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研究員王立曾對《科技日報》表示,“在航天領域,中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重型運載火箭、空間站等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但同時,王立也表示“要建設航天強國,除了在上述方面要縮小差距,還應尋找其他戰略制高點。選項有限,但現在正有這樣一個機遇擺在面前。”他認為,應該通過國家立項的方式,將中國正在進行空間超高壓發電輸電、高效無線能量傳輸、超大型空間結構在軌裝配等關鍵技術研究的機構和高校集合起來,從而推動研發進度。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