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日本沖繩縣那霸新港隆重舉行了來自中國的比亞迪K9純電動大巴交付儀式。據了解,首批交付的十輛大巴,是沖繩縣首次投放新能源客車,也是日本國內迄今為止最大一筆新能源客車采購大單。
“中國制造”的比亞迪12米K9新能源大巴于12月1日交付沖繩ShipsAgency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日本國目前最大的游輪停泊代理商,為世界各地在沖繩靠港的游輪提供配套服務。首批采購的10輛BYD新能源大巴,主要用于乘客下船后從碼頭到中轉站的擺渡車用途。雖然擺渡單程不長,但一條游輪可載游客3000-4000人。因此,游輪擺渡車輛的運行頻率非常高,這對大巴的可靠性和續駛里程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在全球“攻城略地”
日本作為工業化的生產制造大國,在汽車的生產制造方面具有先進的技術和深厚的制造經驗。對于想要進入日本市場的國外車企,技術門檻及知識產權要求非常高。在進入日本市場過程中,雖然比亞迪也經歷了坎坷,但此次成功交付,也代表了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及專利保護被認可。
其實早在2年前,比亞迪就已批量進入日本京都。時至今日,2年前交付的5輛比亞迪K8純電動大巴仍然在京都市內的公交線路上穩定運行,不僅獲得了日本客戶認可,也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地運營數據和案例。
據比亞迪市場人員介紹,從批量運行的角度,在日本的純電動客車市場,比亞迪占據了100%的份額。也正因此,讓ShipsAgency把“繡球”拋向來自中國的比亞迪。為了迎接東京2020年奧運會的舉辦,日本全島已經計劃建設6個新碼頭,其中2個位于沖繩。ShipsAgency公司計劃在宮古島和沖繩本島還將分別投入40輛純電動大巴。目前80輛純電動客車的采購計劃,對于比亞迪來說又是開拓日本市場的一大好機會。
而實際上,在新能源汽車國際化方面,比亞迪早已在全球各地“攻城掠地”,成為“中國制造”走出國門的主力和標桿。在中國臺灣,比亞迪新能源大巴占據了當地超過85%的市場份額;在新加坡,比亞迪新能源大巴市場份額是100%;在澳大利亞,比亞迪新能源大巴的份額同樣是100%;在荷蘭,英國,在意大利等眾多發達國家和地區,一樣可以看到比亞迪新能源客車的身影……目前,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六大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70多個城市和地區。
海外市場或成我國新能源大巴增長點
近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在新能源方面發展快速,同時也成為“彎道超車”的重要方向。隨著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趨于成熟,除了進一步推進國內市場普及之外,國內廠商也紛紛試水海外市場。
我國從2009年啟動“十城千輛”示范工程以來,新能源客車得到了迅速發展。以宇通為例,僅2016年一年,宇通新能源客車銷量就已超過了2.6萬輛,我國新能源客車生產運營規模可謂首屈一指。在國外,如歐洲地區,雖然重視新能源客車,但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研發投入不夠發展緩慢。在生產、銷售、運營新能源客車方面,大部分國家也還沒形成系統經驗。因此,我國新能源客車擁有著較強的競爭力。
除比亞迪之外,目前國內客車也扣開了越來越多發達國家大門。以法國為例,2015年巴黎舉辦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宇通純電動客車作為唯一一個非歐洲品牌車輛在法國展示和推廣。同樣在法國,2016年3月,廈門金旅聯合荷蘭客車制造商推出的全鋁車身純電動公交車,獲得法國Transdev公司的訂單。此前,金旅的全鋁車身純電動公交車也曾登陸荷蘭,出口挪威,受到歐洲市場的歡迎。
由于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的優勢,日本、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動作相對遲緩,這為中國廠商提供了先發優勢,國內新能源客車大舉進軍海外市場就是很好的印證。出口海外市場,特別是發達國家,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的試金石,需要在電池技術及產品方面不斷提升競爭力。
小結:
在能源短缺,空氣污染加劇的大環境下,各國紛紛制定的嚴厲法規倒逼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強烈呼喚,在全球對新能源客車需求越來越迫切的情況下,我國或將在海外市場獲得更多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