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神戶制鋼、三菱綜合材料后,日本化工巨頭東麗株式會社(TORAY,下稱東麗)也被卷入了數據造假丑聞的風波中。
11月28日,東麗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子公司“東麗HybridCord”于2008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間發生了149起質量數據造假案件,向包括輪胎廠商在內等13家客戶供應了不符合規格標準的違規輪胎增強材料等,該公司主要生產輪胎和其他汽車零部件用材料。
“給大家造成嚴重困擾,在此真誠道歉。”東麗社長日覺昭廣在東京舉行記者會稱,149起造假案例的合并營收達1.5億日元(約合891萬元人民幣),不會對收益造成很大影響。
東麗表示,公司已采取了防止復發的措施。目前,公司正通知相關客戶關于產品數據造假的消息,并沒有收到關于性能和安全問題的反饋。日覺昭廣稱正在公司內部推進調查,并希望于明年三月完成。
事實上,東麗于去年7月就發現了上述問題,但為何拖至今日才披露引發了公眾的質疑。消息公布后,東麗股價暴跌超過8%,并在下午的交易中下跌了4.8%。
日覺昭廣表示,雖然公司知曉相關造假事件已有大約一年的時間,但一直沒有披露的計劃,原因是因為沒有發現任何安全問題,且“并不違法”。此次披露是因為本月初在網上發現了針對東麗類似問題的舉報。
11月3日,東麗發現網絡聊天室出現了一些暗指其子公司偽造數據的消息。不久后,該公司開始接受股東的質詢,決定公開披露以阻止進一步的謠言。
東麗目前并沒有披露任何受影響的客戶名單,稱受影響的客戶主要是日本和海外的國際性公司,大多在日本,但在韓國至少有一家。
日本東麗是世界上最大的碳纖維復合材料生產商,定位為“綜合性化工集團企業”。該公司創立于1926年1月,主營纖維和織物、樹脂和化成品、IT相關產品、碳纖維復合材料等五類產品事業,在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進行運作。截至2016年3月31日,該公司實收資本為1478.7億日元,分公司及附屬機構數總計254家,員工人數4.6萬名。
東麗在航空制造業中的碳纖維復合材料供應中占有重要一席。日覺昭廣表示,并沒有向航空制造商提供受影響的產品,并排除了美國飛機制造商波音公司。
東麗表示,公司的兩名質量管理經理主導了此次造假事件,部分原因是“迫于產品交付目標的壓力”。目前,該兩名經理被調到了不同的職位。
此次東麗事件成為了繼神戶制鋼、三菱綜合材料等日本制造商的一系列違規行為后,對日本“制造”高品質聲譽的又一次重擊。
四天前,日本三菱綜合材料確認旗下三家子公司存在數據造假的不當行為,波及國內外200多家客戶;10月上旬,日本第三大鋼企神戶制鋼承認造假已逾十年,波及企業500多家。
據《金融時報》11月28日報道稱,東麗事件將近期一系列日本制造業巨頭的造假風波上升到了日本國家商業機構的巔峰。
東麗的前任總裁兼董事長榊原定征是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JapanBusinessFederation)的主席,該組織是日本最大的企業游說團體。
在東麗造假事件曝出前,榊原定征曾將近期一系列的造假事件稱之為“一個可能會削弱日本企業信譽的極其嚴重的情況,尤其是制造商的”。
鑒于目前已有許多日本制造業巨頭卷入了數據相關的丑聞,《金融時報》援引分析師觀點報道稱,日本很多公司為滿足高質量規格和不切實際的內部利潤目標都面臨著相似的壓力,這一問題可能是系統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