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新能源物流車或退坡40%+技術門檻再提升

時間:2017-11-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本來,新能源物流車作為“潛力股”,產業規模化,產品商業化有望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和物流產業騰飛。但2016年底,四部委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17年開局不利,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超行業預期。

本來,新能源物流車作為“潛力股”,產業規模化,產品商業化有望助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和物流產業騰飛。但2016年底,四部委調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2017年開局不利,影響深度和廣度都超行業預期。最新消息又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再度下滑40%,預計明年又會是無比艱難的一年。

新能源物流車或退坡40%+技術門檻再提升

電動汽車資源網曾發表《再傳補貼政策調整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承受“二次傷害”》一文,對該事件做了簡要分析。但除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專用車領域也將迎來當頭一棒。據傳,新的政策調整方向大致包括,第一,依舊分檔進行補貼,度電補貼下降,降幅40%,如30(含)kWh以下部分或由1500元/kWh下調為900元/kWh,30~50(含)kWh部分由1200元/kWh下調為750元/kWh,以此類推;第二,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提升,或由不低于90Wh/kg調整為不低于115Wh/kg左右;第三,Ekg和百公里電耗的要求也大幅提高。

電動汽車資源網分析:一,由于新能源物流車做商業用途,是生產工具,如果企業對成本的管控手段追趕不上國家補貼退坡的腳步,新能源物流車的優勢將直線下滑,市占率將難以提升;二,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的規模化應用,可提高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競爭優勢,但前提是成本能控制得當,否者結果視同第一點;第三,百公里耗電量等的提升,實際是要突出新能源物流車的經濟性,如此調整能大大刺激消費市場,但需要有整體解決方案,需要產業高度協同,如果各企業不能快速響應,會適得其反。

保持市場競爭力動力電池成本需降至1元/Wh

那么,企業需要降多少成本,才能讓產品具有市場競爭力呢?以一輛搭載45kWh的車型為例。(注:以下地方財政補貼按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計算。)

2017年國補+地補:(30×1500+15×1200)+(30×1500+15×1200)×1/2=9.459(萬元)

2018年國補+地補:(30×900+15×750)+(30×900+15×750)×1/2=5.735(萬元)

如果按照上述標準執行,2018年比2017年補貼將減少3.724萬元,也就是說,明年一輛45kWh的新能源物流車要想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話,起碼要和今年的價格水平保持一致,至少需要努力克服3.73萬元的成本,也可由此推斷其他車型的降成本空間。

新能源汽車成本占比最大的部分為動力電池,降成本的關鍵也就落到了動力電池企業身上。據電動汽車資源網了解,目前動力電池PACK后的成本大概為1.5元/Wh,45kWh的電池成本大概為6.75萬元,基本上與國家補貼抵消;2018年如果按上述標準執行,電池成本需降到1元/Wh左右,再加上其他零部件企業的配合,才能具有市場競爭力。

要知道,成本降至1元/Wh以下可是國家2020年的目標,所以如此看來,不免有趕鴨子上架的嫌疑。

據了解,動力電池的成本這幾年總體呈現下降趨勢,按照原定的目標,到2020年降至1元/Wh并非不可能,但2018年就達到這一標準不太現實。據悉,優質電池企業明年的成本最多控制在1.2-1.3元/Wh,二三線品牌電池的成本或許控制在1.1-1.2元/Wh。所以,按照這一產業現狀來看,補貼如果一定,必須要退坡,降幅為20%或較為合理。

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是“唐僧肉”,企業也不都是“妖魔鬼怪”

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是“唐僧肉”,企業也不都是“妖魔鬼怪”。今年以來,新能源物流車生產企業、運營商和一些終端用戶巨頭不斷在探索新能源物流車的發展方向,包括產品的研發、核心部件的選型、商業運營模式的創新等。那些真正將新能源汽車納入長期規劃中的企業,實際上早已從靠國家補貼為生這個夢中醒來,只是將國家補貼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自我激勵,去開疆拓土,去影響消費者。

新能源物流車是一個新事物,走向市場化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此時,產品競爭力有待提升,地方路權等又模糊不清,如果大幅削減補貼,其他非貨幣扶持政策又缺位的話,勢必會嚇退,干倒大批企業,而明年開局一定又是一片慘淡。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